第三百二十五章 盐才是安抚广西的法宝(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广西在古代属于蛮夷之地,“蛮”是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泛称,广西古代为百越族的聚集之地,所以常被称为南蛮之地。到了宋朝时期,广东、广西、海南皆隶属广南路,这个时候的越南一跃成了蕃属国。后广南路一分为二,广南以东为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治广州;广南以西为广南西路,简称为“广西”,路治邕州(南宁)。这也是“广东”、“广西”的叫法,在历史上最早源于此。到了明朝初年沿袭元朝旧制,设置广西行中书省,治所桂林府。后朱元璋改“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又称“广西布政司”,治所依然桂林府。

章子俊一行人等,兜兜转转化时三个月才到达桂林大圩,为何来到大圩而不进桂林,因为桂林有靖江王府,目前靖江王府传了五代,所产出的子女已达数千,人人都是郡王,将军,中尉什么的,惹不起还不如躲远点。

这就要朱元璋定出来的藩王待遇,还是世袭罔替,也就是说不降爵的传递,同时藩王还不需要承担相应义务,又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这种环境之下,不迅速腐化才怪。明朝的藩王说不好听的,有如圈养的动物一般,只需要享受不需要付出,另一个特色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所以目前整个桂林城中辅国将军、镇国中尉满天飞,谁也惹不起。

章子俊可不是傻子,在路上已经想好了这一次完成朝廷任务的办法。大圩镇是一个商品集散地,依漓江而居,距桂林只有二十多公里水路。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

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山西等会馆及清真寺等。也是整个广西盐道衙门所在地,章子俊的到来立即惊动了大圩官府各大衙门。大圩在行政上属于临桂管辖,临桂是县城,设立知县衙门,也是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而大圩镇设立县令衙门,关于知县及县令的所属关系,在前章回中已经详细说过,知县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品轶为正七品,而县令只是地方上产生的官员,品轶为正八品,有些地方只是九品。在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就是县令。换句话说,县令多为地方上官负责,知县则主要为中央朝廷负责。

大圩镇最大的商品就是盐业,来自广东的海盐沿着西江、浔江、黔江、柳江、遇龙河、金宝河等等大小江河涧溪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整个广西,云南、贵阳、湖南等地。

章子俊首先要做的就是抛开现有的官府专盐模式,不用知会靖江王府,也不想去捅这样一个马蜂窝,另起灶台,打通从广东沿海产盐到广西大圩镇盐业码头的一切阻碍。建立一个快速盐道,打破靖江王府对广西食盐的控制。

要成功完成这样的设想,首先是建立一个由官府背书的运盐商队,集民间商船负责运盐,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去广东沿海专门建造一处全新工艺的海盐场,目前的采盐法实在满足不了需求。为了要把盐灌满整个广西,建造一个盐场就是最大的投入。在来时章子俊早就讨得建造盐场的许可,朝廷同意章子俊只许悄悄地做,不许扰乱现有朝廷各大盐场对盐的专卖,户部可没有银两投入新的盐场,所要做的一切银两投入可以募集,所产出的盐必须要有当地盐道衙门统计造册,开具“盐引”后才能运输售卖,同意新开盐场所产出的“盐引”只输入广西。朝廷一手好算盘,不出一两银得到一个盐场,产出的盐也是官卖,还能收取盐税,如果这样做的话,新产出的盐又被靖江王府操控,可是不知道的是,大圩镇盐道衙门主事是马玠,马玠是何人,正是当朝新任兵部尚书马文升之子,马文升最痛恨内官擅权,驱雷唤雨、捉鬼耳报一切邪术人等,当初吃亏吃的够多了,差点要了马文升全家小命,加上马文升虽是文官,却对边关武备,西南民乱深有体会,性格上又有点我不入地狱,谁能当先。

马文升强调要慎用使用武力,主张通过施压和威慑来解决争端,促使争议双方和解。不过当使用武力成为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派适量兵力前往征讨,以取得最大的战绩。

可这人在性格上也有许多缺点,有点好大喜功,高估自己的才能,比如再过几年王恕年高致士后,马文升声望更高。但推选吏部尚书时,皇上没有用他。为此,颇感不平,所写诗中有“朝罢凭阑一黯然,独将心事诉苍天”句,发了一通牢骚。真乃是我本将心照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

所以这一次作为兵部尚书,要举兵广西彻底平定民乱,马文升不赞同,也想不出好办法,等看到章子俊上疏的折子后,感觉采用新的盐运之法似乎可行,盐才是安抚广西的法宝。

正好自己的小儿子还在广西受苦,脑中就想出了一个安定广西民乱之法,立即发书函去平安镇跟章子俊商讨起来,其信中说道:“吾在兵部任职,临睡时心都在边境行走一圈,睡梦时,每夜心都在国内行走一圈。用心行边是因为思虑武备,行内是因为计量人才。”

可以说马文生心思极重,在章子俊看来是中儒家的毒太深啊,抛开一些私利,大的目标诠释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

马文升的想法正中章子俊下怀,其因朝廷不知道章子俊所要的盐场是什么规模,其中的操作空间很大。加上马文升为了朝廷能平定积年来广西的民乱,不惜自背黑锅,用马文升的话说,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刚方鲠亮,不用表明自有公断。

初到伊始,章子俊就在大圩镇外东漓村之间,大兴土木,在潮田河泮建造临时兵营及行猿驻所,说白了是避开当地官府一切应承,这可难为了大圩镇内的县令及盐道衙门,想想从京来此的一个钦差,还是一位伯爷,在自己的辖区内领兵建衙,这是什么操作,不是说官不修衙,怎么还建上了,越是神秘兮兮,越是好奇。而观看这些营兵穿戴也不像是大明的军队,前去询问,都被挡了回来,听那个马都事说是朝廷秘密,不要多问,需要时只要听从配合就成。

这是一片河滩荒地,还算比较平整,就是乱石多了点,正好用这些乱石在河岸边上修了一长条保堤,建了一个码头,此时的广西真的是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每天雇佣了许多闲散人员修堤建房,说是建房也就是搭棚子,这支大明的军队的不同之处是每日操练二个时辰,天天口号喊的震天响,引来了附近村民在围篱外观望。日子久了慢慢有村民摆个茶摊什么的做起了小买卖。还卖一些刚从山中采来的蘑菇,竹笋,茶叶来卖,更多的是农家自产的米、干菜及新鲜蔬菜、鸡蛋、鸡鸭羊什么的,因为兵营内每日都要购买许多蔬菜。慢慢地在兵营外的河岸边上形成了一个野市。

昔日的野河滩经过大半年的营造,变成了一处“山庄”对外的门头却是一个衙门所在地,今日正式挂牌了,引来了左右八方村民围观,一顿的鞭炮响作后,都察院都事马恕拉下了蒙在门头上红布后显露的匾额,等众人看清后惊呼了起来,上书:“都察院广西衙”。此时大门开启,一身戎装的季佑迈着“六亲不认”步伐,手握一把绣春刀,在阳光下发出刺眼耀目的光芒,章子俊一身湖蓝色秀才服阔步而出,随后跟随着二名衙役模样的人举着二块新油虎头举牌,上书:“文华殿大学士”,另一块上书:“太子少傅”,这可不是章子俊显摆,而是朝廷的规定排场。不然就是轻薄朝廷,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