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越痛苦,越激昂,越坚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再睁眼,锋芒毕露!
修长的双手轻拂琴键,杜卡开始了自己的演奏。
在上一世,《克罗地亚狂想曲》是二十世纪伟大的钢琴家马克西姆所写,却在二十一世纪才开始兴起,被奉为经典。
歌曲激情澎湃,让无数人推崇不已。
此刻,整个卡鲁塞勒大厅一片寂静,静的仿佛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够听得见。
这是对从未面世的钢琴曲的尊重,是对它的作者林鹿林大师的尊重,也是对杜卡身后的阿尔诺家族的尊重。
你可以不尊重前两者,但你绝对得尊重最后者。
西方是个真正意义上等级森严的世界,那些个大家族拥有着一切超然的权力。
他们甚至可以当街杀人,一杀几十几百都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灯光昏沉,远远望去,只能看见杜卡一个人的身影。
孤傲的矗立在舞台之上,一种特别的气氛悄然间弥漫在整个室内。
杜卡的手指轻轻触动,清脆的琴鸣声响起,三声琴声连贯,好像是在为接下来的激动昂扬打前站。
很快,杜卡的手速开始逐渐加快,强度也得到了增强,修长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犹如行云流水一般,特写镜头之下,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光是这一招,就能够看出杜卡极为强横的基础功底。
激昂的音乐,让现场所有的人屏住呼吸,脸上神采奕奕,可丝毫不敢发出任何一丝声音。
如果说一个礼拜前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林鹿演奏的《致爱丽丝》风格是轻松愉悦,令人能够闭目静静地享受,心中极为欢快的话,此时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就正如他的名字一般:狂!疯狂!
让人不敢呼吸,生怕惊扰到了这种极致的氛围。
流畅的音乐声就好像自带3D环绕立体感,让人感觉好像不是一个人在演奏,而是一整支乐队。
他们分工明确,各自都有各自的侧重点。
有的人愤怒和抗争;有的人急切地追赶;有的人充斥着热情的信心;有的人则是坚守着正义的呼唤。
透过这激动昂扬的乐声,你仿佛能看见厚重的历史在你的面前缓缓打开,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接连登场,让人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感叹。
窗明几净的会议室里,阴暗的政客勾心斗角。
残阳如血的落日下,工人辛勤的劳作。
遍地烽烟的战场上,军人舍生忘死。
满目残肢断臂的医院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
杜卡的手速不断的攀升,手腕处隐隐的疼痛感,让他既害怕又兴奋。
害怕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兴奋自己看来已经是成功征服了观众。
一首好的钢琴曲,从来不在于技巧有多么的高超,而是是否能够让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