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妙计百出荀公达(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五月,丁丑日,魏主治兵于西郊;
六月甲辰日,发平城。
拓跋焘以太子拓跋晃留守平城,自己则亲率大军向姑臧进发。
到达城下时,
他眼前的景象正印证了崔浩之前所说的话,
‘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馀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
这也使他对李顺之前的欺瞒更为不满。
沮渠牧犍原本还沉浸在柔然可汗的恭维之中,却突然听闻魏军已兵临城下。
得知魏军到来的消息,河西王牧犍异常惊愕。
之后,他采纳了左丞姚定国的建议,决定据城坚守,并向柔然求援。
然而,柔然的援军始终未至,沮渠牧犍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降。
事实上,柔然并非没有出兵相助,只是沮渠牧犍败得太快而已。
拓跋焘八月抵达姑臧,九月沮渠牧犍就开城投降。
柔然原本计划用‘围魏救赵’的策略,
袭击北魏都城平城以解姑臧之围,
但接战后不久就得知姑臧已破,于是只能无奈退兵。”
“在平定柔然之后,
北魏又接连平定了北燕与北凉,
终于稳坐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与南方的刘宋隔江对峙。
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南北朝’。
身为皇帝的拓跋焘,自然希望自己在文武两方面都能达到巅峰。
在已经稳固了北方的统治,军事成就已无人能及的情况下,他开始着眼于文化治理。
在这个领域,他寄予厚望的,当然就是如今朝廷中的文臣领袖——崔浩。
崔浩在接受了太武帝拓跋焘的委任后,决定做一件事,那就是修北魏国史。
拓跋焘对此表示赞同,
他深知,一个清晰、准确的国史对于稳固统治、赢得民心至关重要。
所以太武帝拓跋焘同意了崔浩的举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国史一经编纂完成,
便在世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讨论……”
“拓跋焘令崔浩负责编纂国史,
虽然他嘴上说着要实事求是,
但当他看到刊刻在石上的《国记》,揭露了拓跋氏家族早年的杀戮、荒暴和淫乱等史实时,
拓跋焘顿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不由分说就杀了崔浩,还灭了崔浩九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