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蜀河古镇(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蜀河古镇:岁月沉淀的瑰宝》

在秦巴山区的深处,有一座宁静而古朴的小镇——蜀河古镇。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江与蜀河的交汇处,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蜀河古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它地处两省三县的交通枢纽,东与仙河镇、冷水镇接壤,南与白河县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双河镇相接。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达川汉、北上关中、南下鄂西、东进中原,是汉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美称。

这里是汉江与蜀河的交汇之地,滔滔汉江与潺潺蜀河相互牵手,为古镇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汉江,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而蜀河则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静静地流淌着,滋养着这片土地。

蜀河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至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的638年间,旬阳先后设兴晋、淯阳、长冈、黄土、淯阳等郡县。而蜀河之名的由来,与一段历史故事紧密相连。

遥想当年北宋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冬月(964年),北宋大将王全斌率大军攻打后蜀,后蜀帝孟昶于公元965年初率众投降。宋太祖为示安抚,续封其为“蜀王”。孟昶在位时生活节俭,减轻百姓负担,他向地方州县颁布的“戒石铭”中提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在其休养生息政策下,蜀中百姓生活富裕,但也滋生了官员的奢侈腐化和政事不理,最终导致国力虚弱,国家灭亡。

北宋受降后,因惧于孟昶在民众中的威望,不敢处死或滞留他,只得将他送出蜀中另行安置。在一个蛙声遍野的夏夜,淯溪北岸的淯阳,一艘大船停靠岸边,一位特殊的客人走下船,随后乘坐马车进入一座豪华的民居宅院。此人便是蜀王孟昶,同时到来的还有追随他的蜀中百姓和望族。淯阳,这个汉水与淯溪的交汇处,水草丰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宛如世外桃源,成为了优待王室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蜀王逝世后,墓冢建于淯溪河畔,人们为了铭记他的仁政恩德,便将淯溪河改名蜀河,这个名字自此流传千古。

自古以来,蜀河古镇就是一个开放的口岸。明末清初,商品经济日趋发展,湖广移民大量迁入,汉江黄金水道进入鼎盛时期,四方商客纷纷在此定居经商,建立商号,开当铺,设钱庄百余家。嘉庆年间,曾任旬阳知县的严如煜所编《三省边防备览》一书中称蜀河“商贾云集”、为“汉江小都会”。他们的到来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推动了蜀河文化的兴盛。然而,民国末年,群雄四起,战乱频繁,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期间在蜀河设兵站、强征苛捐杂税,对商业造成了极大影响,一时间商业凋敝,各大商户纷纷外迁,只留下了那些青砖黑瓦,默默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岁月。

在蜀河古镇,有许多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典故,其中杨泗庙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杨泗庙,也叫杨泗将军庙,是古时航船水手祈求平安的地方。传说杨泗将军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水神,他能够保佑过往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汉江中平安航行。在杨泗庙兴旺之时,曾有“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的壮观景象。每当夜幕降临,杨泗庙内灯火通明,无数信徒前来上香祈福,祈求杨泗将军的庇佑。而在白天,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们纷纷前来虔诚叩拜,期望在水上行船时能够一帆风顺。

此外,黄州馆也有着自己的传说。黄州馆,又名护国宫,坐落于老街后坡。据说黄州商人在蜀河古镇经商时,生意兴隆,但时常受到当地恶势力的侵扰。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共同集资修建了黄州馆。黄州馆不仅是一座商业会馆,也是黄州商人团结互助的象征。在黄州馆的建设过程中,工匠们精心设计,力求将其打造得宏伟壮观。而黄州馆建成后,确实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势,当地流传着“杨泗庙一枝花,黄州馆胜过他”的说法,足见黄州馆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蜀河古镇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现存古迹古居众多,共有102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点9处。

古镇的街道依山而建,蜿蜒曲折,千余米的蜀河老街由青石板铺就,两旁是木板门带阁楼的老屋。这些老屋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土墙上放置着许多花盆,为古老的街道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走在老街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能够感受到那份久远的文化气质。

黄州馆是古镇建筑的代表之一。它包括正殿、拜殿、乐楼、门楼4大主体,其中乐楼是黄州馆艺术的精华所在。乐楼的门枋刻有精美的浮雕,天花板用八卦装饰,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堪称陕南会馆至今保存最为经典的建筑。这些雕刻和装饰不仅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