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稷下学宫:仁者无敌(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荀子总结道:“齐国技击不如魏国武卒,魏国武卒不如秦国锐士;秦国锐士虽强,难敌齐桓公、晋文公之严军;齐桓、晋文之军,胜不过商汤、周武王之仁义之师。故可将齐、魏、秦、五霸、汤武之兵分为五类:亡国之兵、危国之兵、功利之兵、和齐之兵、仁义之兵。其中,仁义之兵为首,和齐之兵次之,功利之兵又次,危国之兵再次,亡国之兵最次。此与吾议兵时所言‘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仁者之兵,王者之志也’之观点相合,亦符合儒家以仁义为本之传统。

二,赢垚继续和荀子对话场景:

赢垚:“听闻先生高见,深受启发。那么对秦国有何见解,特来请教。”

荀子:“承蒙公厚爱,老夫确实对秦国的风土人情和国家治理有所观察。”

赢垚:“想听听先生对秦国的评价。”

荀子:“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大增,已成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然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虽可一时强国,却非长久之计。”

赢垚:“儒者无益于人之国,对儒家思想并无兴趣。”

荀子:“大王此言差矣。儒者效法先王,注重礼义。若任用儒者治国,可使政务井井有条。即便不受重用,儒者亦会顺从为臣。且儒者强调道德自律,贫穷时不夺不义之财,无地时亦明国家大义。其精通治国之道,大则可治国,小则可修身。”

赢垚:“先生对秦国的所见所感如何?”

荀子:“秦国地理环境优越,民众质朴,官员勤恳。然秦政仅为霸者之治,非王者之治,荀子:“尚存改进之空间。秦政过于注重富国强兵之术,而忽视仁义之术。长此以往,秦国虽强,亦有忧患。”

赢垚:“先生一直强调仁义之兵,然秦国非仁义之兵,却能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先生作何解释?”

荀子:“做事需明本末源流。决定战争胜负之关键在于政事,而将帅、军队乃末节。仁义乃政事之本,若君以仁义施政爱民,百姓必愿为君效死。商汤流放夏桀,非只在鸣条之战,其胜因早在施王政时便已种下。周武王诛杀商纣,亦非仅靠甲子日牧野之战,其胜因在周朝之管理与日常治理中便已显现。故治国不可唯重权谋,而弃仁义、礼义。权谋可得一时之胜,仁义则可保国家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