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楚党的快速壮大(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启奏陛下,不知这税收是按人丁收还是户为单位征收?”户部尚书在皇帝的话音刚落,马上发出了咨询,对于坎级税收,毕自严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但身为户部尚书,自然也希望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充盈。
“以户为单位,若以丁口为单位,岂不是又是征收人丁税?”朱由校耐心地解答道。
“是,陛下,臣明白了!”毕自严的回答,等于同意了皇帝的决断,毕家将来可能会逐渐拆分家族,但作为族长的他,也不想将整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都扛在自己肩上,毕竟很多人的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疏远,正好趁此国策之际,着手分家之事,反正自己家有不少的免税田地,还有布匹、食盐、粮食等生意。
“启奏陛下,可否将二十税一的标准往上提到一千亩?”方从哲见皇帝不再抓着科举名额之事不放,便也投桃报李默认了摊丁入亩与坎级税收之事,但作为大族出身的他,觉得一百亩的基数实在太低了,一个大一点的家庭一百亩土地只能勉强解决温饱,但想过上富裕生活就有点难。
“随着新作物的逐步推广,一百亩足以解决一大家子的温饱问题,甚至还能略有富余,并且还能够支撑得起一两个读书人,若既想少交税,又想多拥有土地,那就认真考取功名!”
对于方从哲的请求,朱由校自然不会同意,已经在科举名额上做出让步了,朱由校不想再在土地上做出让步,一千亩可不是个小数目,来自后世的他,可知道大部分一户农民所拥有的土地都不足十亩,但却仍能养活一家人。
尽管现在的小麦、稻谷等主粮的产量无法与后世相比,但也能有个四五百斤的水平,更何况还有高产的土豆、番薯与玉米等物,一百亩已经足够富余,而且还能拿出其中至少八成来种植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
虽然朱由校前世也是农民出身,但他可不会像老朱同志一样,一刀切地执行三十税一,而且制定每年的定额税收,这是一种极其短视的税收政策。
明初经过连续多年的战乱,导致地广人稀,而且物价便宜,的确能够靠每年三千万石的粮食维持政局的稳定,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与武备松弛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小冰期气候,三千万石根本无法满足一个庞大帝国的正常开支。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官僚士绅集团的逐步壮大,他们利用手上的特权逐步兼并越来越多的土地与自耕农,导致朝廷缴纳税赋的土地及人口越来越少,久而久之,最终导致王朝因钱粮短缺,进入到又一轮的覆灭轮回。
“是,陛下,老臣遵旨!”见皇帝态度坚决,方从哲也只好作罢,反正自己家靠墨香阁的分润,已经足够过上富贵的生活,只要后辈争气,考取功名,甚至再次入朝辅政,也并非难事。
更有甚者,自己刚才已经多次反对了皇帝的变革,若再继续反对下去,恐怕墨香阁的股份不保,而且自己家族还会遭受皇帝的报复,这几年的大案,落马的阁臣与六部尚书侍郎可不少,一直想起复取代自己的叶向高近两年也老实了不少。
直隶吏员与土地变革会议结束后的五天内,邹维琏、高宏图等人皆纷纷与替代他们的官员交接完毕后,开始履职直隶巡抚与左布政使,至于按察使杨维垣,则因为尚远在朝鲜永宗岛,所以暂时无法加入到变革方案的拟定中。
之后的十天内,他们和吏部及户部赶在二月还有三天前,完成了官员致仕与荣养、秏羡归公、吏员升迁与考成、清丈田亩、人丁税废除与田税征收等方案的草拟与修正,朱由校与他们经过两轮的讨论后,赶在三月结束前基本完成了所有方案的制定。
官员致仕与荣养、吏员升迁与考成之事交由吏部尚书王永光主责,而清丈田亩与黄册更新等事则交给了李长庚亲自主抓。
至于直隶吏员与土地变革会议中李长庚与方从哲激烈争吵的事情,也很快在官员中传播开来,再加上朝廷刚制定的正三品以上官员满六十五周岁便要致仕的规定,很多人将李长庚视为未来的内阁首辅不二人选。
至于徐光启,很多人自动选择了忽视,一个是徐光启虽是帝师,但在每次国策讨论时,皆是犹如透明人的存在,发挥的作用实在太小,而且他的年龄也只比方从哲小两岁,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待在内阁的时间将不足四年。
反观李长庚,今年才五十一周岁,正是一个官员为官的盛年,而且李长庚身体十分康健。
此外,自从李长庚入阁后,先后替朝廷办成了几件大事,而且此次直隶的土地变革之事由他领衔,外加即将开始的大宁之战,他也能分润一部分战功,前景将会十分的明朗,呈现出一副势不可挡的局面。
所以,原先并不突出的楚党,经过这次会议,一下子壮大了许多,成为可与浙党及齐党抗衡的又一股势力。
而这些新加入的官员,除了原先的湖广籍官员,还有不受待见的四川、两广、河南、云贵与陕西等地官员纷纷主动向李长庚等楚党靠拢,而日渐没落的江西籍官员也有意亲近楚党,毕竟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此时加入尚不强大的楚党,还能分点肉食,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分一些江浙的汤汤水水。
对于这些不断向自己靠拢的官员,李长庚自然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毕竟他十分明白,要想在内阁彻底站稳脚跟,甚至有一番作为与取代方从哲成为首辅,必然需要得到不少官员的支持。
至于东南籍官员,他也不指望了,毕竟自从他在会上公开支持根据实际黄册人口数量来调整科举名额后,就已经彻底得罪了这些来自东南籍的官员。
与此同时,与浙党势力不相上下的齐党,李长庚选择了与他们结盟,从而共同对付来自东南的浙党与江东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