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医生”(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表演”是有类型的区分的。

舞台上的表演、银幕上的表演乃至于骗子的“表演”都是不同的。

这取决于观众观看这些表演的方式。

对于舞台演员来说,他们的观众是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远远的观看他们的表演的。所以,他们必须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情绪饱满的语言来放大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

而银幕演员的观众,则是坐在屏幕之前的。这些观众的视角完全由导演来决定。镜头完全可以给演员的面部一个特写。银幕的演员不需要舞台演员那样夸张的表现手法,但面部一定要“有戏”。

人类相当于时时刻刻在用自己的语音、面部表情、肢体传递“话语字面之外”的信息。一个普通人在看书面文字的时候,对“讽刺”之类情绪解读的准确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五十六。

只有再附带上语调、表情、仪态等等,人才能准确无误的传达自己所要表现的情绪。舞台演员正是因为怕观众因为距离而忽略了这些,所以不得不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夸张的妆容。而动画作品的配音演员也是如此。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动画都没办法表现太过细腻的面部,因此配音演员必须使用情绪饱满过头的表演来弥补这一点。

一个优秀的配音演员无需磨炼自己面部的表现力,而一个优秀的银幕演员若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习惯来配动画作品,语音多半会显得僵硬呆板。

语言、文字,再加上表情、动作、肢体等等,这些加在一块,就构成了人类对外表达自己心灵的路径。

早在1982年,就有人注意到线上文字沟通因语气、手势、面部表情缺失而带来的交流障碍。因此,就有人倡议由符号组成的“笑脸”或“哭脸”表情来补充。这一提议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表情包语言”,作为“文本之外信息”缺位的补充。

赛博人其实面对着类似的问题。高改造率的人们很多都失去了面部表情乃至一整张脸。很多工人的工业类义体都非常呆板,灵巧不足。而能够模拟情绪的语音合成器又多是收费服务。

但就算如此,内功高手依旧可以精准的判断一个人的情绪,乃至于这情绪所侧写出的“人格”。

内功入门,是从人类大脑掌管“语言机能”的索绪尔区入手,通过特殊的冥想,刺激固定的大脑活动,辅以还丹酶、逆转录病毒与其他激素,创造与强化索绪尔区与其他高级功能区的连接,重构脑神经网络。

在这个过程当中。“语言”的机能会不断扩张,统括其他的机能。

而它与辨识动作、表情机能的脑区完成深度链接之后,他人不经意的小动作,在内家高手眼中就仿佛“说话声”或者“文本”一样明显。

比如说站立时不经意形成的姿态,或者说话时有意无意的习惯。

这些因素林林总总叠加在一块,就构成了一个人“总的行为”——这是“人格”在社会关系、文化生活中留下的“轨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