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南越国归附大汉 汉武帝巡查四方(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词曰:
华夏泱泱,南越归朝,汉武威扬。看旌旗蔽日,兵锋锐利;车辚马啸,士气高昂。四海清平,八方来贺,万国衣冠拜未央。千秋业,铸辉煌盛世,青史流芳。
君王策马巡疆,阅锦绣山河意气昂。望长城内外,良田沃野;大江南北,稻谷飘香。社稷安宁,黎民欢畅,歌舞升平颂吉祥。宏图展,创雄基伟业,永固家邦。
华夏历2583年,炎炎夏日,本应是骄阳似火,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然而,在这个不平凡的四月,天空却骤然变色,硕大的冰雹如巨石般砸向大地。关东地区四十多个郡、国在这场天灾中遭受重创,田野里的庄稼被毁,颗粒无收。饥荒如恶魔般迅速蔓延,人们在饥饿的折磨下,失去了理智和人性,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人间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在这动荡的时刻,常山宪王刘舜悄然离世。他的儿子刘勃满心欢喜地继承了王位,以为就此可以过上尊贵无比的生活。然而,他的不孝与无礼却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在宪王生病期间,刘勃竟不曾侍奉在侧,而在守丧之时,更是毫无礼数,举止荒唐。这些行径很快传到了武帝的耳中,武帝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废除刘勃的王位,将他迁徙到偏远的房陵。
一个多月的时光匆匆而过,武帝经过深思熟虑,改封宪王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并将常山改为郡。至此,五岳皆纳入了武帝的辖地之中,大汉的版图在武帝的治理下更加完整。与此同时,代王刘义被改封为清河王,大汉的宗室格局在武帝的手中重新洗牌。
这一年,北方的匈奴也发生了重大变故。伊稚斜单于的离世,让匈奴内部陷入了短暂的混乱。最终,他的儿子乌维单于登上了宝座。这位新单于面对匈奴内部的诸多问题和与大汉的复杂关系,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挑战。
冬季,寒风凛冽,十月的天气已让人感到了深深的寒意。武帝决定前往雍地,祭祀五畤。一路上,武帝的马车在萧瑟的风中疾驰,车辙在黄土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武帝身着庄重的祭服,心中满是对天地神明的敬畏。
到达雍地后,武帝下诏说道:“如今敬拜天帝,朕亲自郊祀,而后土却没有祭祀,这在礼仪上是不完备的,命令有关官员商议。”官员们接到诏令,纷纷忙碌起来,查阅古籍,商讨如何建立后土祠,以完备祭祀之礼。
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在泽中的圜丘建立后土祠。武帝于是从夏阳向东前往汾阴。这一路上,武帝的心情颇为复杂,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汉的兴衰。
当武帝的队伍逐渐靠近汾阴,河东郡守却还沉浸在自己的事务之中,丝毫没有预料到武帝的到来。待到他惊觉之时,已经来不及准备迎接圣驾。在极度的惶恐和自责中,河东郡守选择了自杀,以谢其失职之罪。
十一月,甲子日,阳光洒在汾阴脽上,后土祠终于建成。武帝亲自登上高处,远远望着那庄严的祠庙,心中充满了虔诚。祭祀的礼仪如同敬拜天帝一般庄重而神圣,香烟袅袅,乐声悠扬。武帝在心中默默祈祷,祈求后土保佑大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祭祀结束后,武帝的队伍继续前行,前往荥阳。一路上,武帝看到了民间的疾苦,也看到了百姓们在困境中依然坚守的希望。他深知,作为天子,自己的责任重大,必须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从荥阳返回的途中,武帝抵达了洛阳。在这里,他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封周朝的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这一举措,既是对前朝的尊重,也是向天下展示自己的仁德与宽容。
华夏历2584年,春季的微风轻拂着大地,二月的阳光带着些许温暖。然而,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时节,中山靖王刘胜却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在汉室的宗亲中掀起了一阵哀伤的涟漪。
与此同时,在宫廷的权谋交错中,乐成侯丁义向汉武帝推荐了一位神秘的方士——栾大。他绘声绘色地向汉武帝描述,栾大曾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师学习方术。汉武帝的心中,正为处死文成将军而隐隐后悔,此刻栾大的出现,犹如一道奇异的光芒,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
栾大,此人原是侍奉胶东康王刘寄之人。他生得仪表堂堂,一张巧嘴能说出如蜜般甜美的话语,心思敏捷,智谋过人。且他有着非凡的胆量,敢说出惊世骇俗的大话,面对任何情况都毫不犹疑。
初次面圣,栾大在汉武帝面前侃侃而谈:“陛下,我常往来于那浩渺无垠的大海之中,在那波涛汹涌的深处,我有幸见到过安期生、羡门等神仙。只可惜,因我地位低贱,他们对我心存疑虑,不肯信任。再者,康王也不过是一方诸侯,在神仙们眼中,他的身份不足以让他们传授神奇的仙术。我的老师曾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死之药可以得到,神仙可以招致。’可如今,我唯恐步文成将军的后尘,若真是那样,天下的方士们定会因恐惧而闭口不言,这神奇的方术恐怕再无人敢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