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众志成城(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们备土的备土,扎筏子扎筏子,忙的不亦乐乎。

可就是那个十三堡决堤之处,依然是滚滚洪流如海啸,逐浪滔天望风号。

而抗洪之众看到那个开裂的口子太大了,而且还在不断增大,大有山崩地裂之势。

老河工束手无策,官员们望而却步,百姓更是望洋兴叹,这个怎么办?

没办法,惟有等待水流平缓了,叫上游水慢了,下游水淹了,水势缓了,才能复原决堤处。

此乃天意也,无力回天。若欲缚住蛟龙,就必须避实就虚,避其锋芒,才是明智之举。

如若不能及时堵截决口,那么下流洪水四溢,几千万里下河地区的人将变成了鱼虾鳖,灾难深重。

怎么办?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却有诗赞:

可叹大禹若神般,

四海名扬治水艰。

原始抗涝山劈涧,

传誉神斧力胜寰。

三过家宅无心入,

一直治洪有志还。

酋长本该君主位,

舜帝禅位改河山。

这个是神话了,其传闻大禹治淮,曾从桐柏乡起一路治来。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

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

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

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

治到淮河口,驻足龟山,改水北上,连接古称富陵湖,后称破釜塘,使盱眙以东蓄水,成就了洪泽湖。但又必须疏通泗水,通达长江,入东海。

大禹还镇锁水怪乌支祁于此处,南宋诗人张禧写诗道:…。神禹尚疑疏凿在,乌支祁空锁云腥。

这块弹丸之地,城池众多,寺庙林立、香火鼎盛。苏东坡《龟山》诗中就有过“木鱼呼客振林莽”的描述。

唐至清却一直是文人荟萃、僧侣膜拜之胜境。历史上,在这里筑城的有“魏武城”、“项王城”、“小儿城”等;寺庙有淮渎庙、安淮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