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微观尺度上的八象限和宏观尺度的对应关系(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哥本哈根诠释中的,在测量前两个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都是处于叠加态,只有测量其中一个粒子的瞬间,另一个粒子才确定了自己的状态。爱因斯坦认为这个过程违背了定域性要求,也就是AB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的信息联系,爱因斯坦本人将其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隐变量理论
当然了,爱因斯坦的这种观点必然遭到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反驳,其老大玻尔自然第一个站出来,毕竟玻尔和爱因斯坦历来在这个问题上针锋相对。
玻尔认为量子现象不可区分对待,即便AB粒子相隔甚远,但它们仍旧是一个整体,测量行为导致波函数坍塌,自然会同时影响AB粒子,此外一个物理现象只有在测量后才能称为一个现象,在此之前你不可能也没法知晓其状态。
但无论如何,爱因斯坦还是坚定了量子力学不完备的信念,认为量子力学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更完善的理论,称其为隐变量理论,可以消除那些随机不确定性,进而重新让“上帝不再掷骰子”。
贝尔不等式
可是口说无凭,毕竟物理学本质是一门实验学科,有什么办法能够证明他们的观点呢?
牛人出现了啊,196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为了支持隐变量理论,提出一个着名的数学不等式,称为贝尔不等式,并打开了EPR佯谬实验可行性的大门。
这个不等式是从经典物理角度出发,对相互分开粒子的测量所得情况做了一个限制,简单来讲,如果实验结果违背贝尔不等式,那么定域实在性不攻自破,爱因斯坦就是错了。
为了让大家能通俗理解这个贝尔不等式,下面就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推导方式展现一下过程:
建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它有8个卦限
那么粒子的自旋情况就能包含其中,比如分裂出去的第一个粒子A自旋方向在第一卦限,那么从XYZ三轴观测,Ax为+,Ay为+,Az为+,此时B粒子的自旋方向显然而A相反,那么Bx、By、Bz都为-,依次类推,当A自旋方向出在不同卦限里时,与B粒子会有接下来的七种情况,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