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陛下堪比刘伯温(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吊桥缓缓放下。

装满粮食的推车整整齐进了城门洞。

守城的士兵眼睛都直了,就像乞丐盯着街边包子铺的包子一样。

有了这些粮食,他们就可以短期内不用挨饿。

后世的人没法了解明朝崇祯年间人类对粮食的渴望。

小冰河气候变化在崇祯年间达到高峰!

那些年几乎绝大部分人都饿着肚子。

包括建奴和蒙古部落。

北方连续干旱十几年、南方广东积雪数尺。

想去东海岸边打点鱼,海面结冰到春天都还没融化。

崇祯年间的干旱是后世气象学的经典案例。

动不动就是四百年一遇、一千年一遇、一千四百年一遇。

别说大明朝,这种局面下,即便在科技发达的后世,也是无解的。

后世人觉得弄个手机买个东西、少数人弄个直播一个晚上几个亿的收入、大部分人口被赶到城市中的高楼上,他们就发达了,以为高谈阔论情商、财商,张口闭环,闭口赋能,他们就文明了。

其实纯属扯淡,在大的自然、物候、气象、瘟疫、战争的变化、突袭下,后世人的生存能力指数级下降。

因为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你要是饿了,观音土和树皮你都找不到。

你撑不过一个星期。

但大明朝的百姓撑了整整十七年:

大旱之下,铺天盖地的蝗虫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席卷了整个华北和西北。

大旱之下,密密麻麻的老鼠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席卷陕西、河北、北京。

有史料记载,崇祯皇帝的奏章、文书,经常被饿极了的老鼠吃掉。

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饿”是北方、西北、东北、蒙古等地的主旋律。

浙江、南直隶等地也好不到哪里去,夏天洪水、冬天暴雪。

建奴好几次差点全族饿死,没有办法只能跑到大明来抢!

人类所有的斗争,拼到最后,就是粮食的竞争。

如果说在一个社会、一个文明实体中,大部分人拼了老命总吃不饱,那么,一切后果都是顺理成章和自然而然的。

但是将吃不饱归咎为一个特定的个体,比如说崇祯,那就是荒谬的。

人性永远是贪婪的、自私的,哪怕你的邻居、路边的行人都要倒毙了,只要自家缸里还有米,就绝对不多事帮别人一把!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大明朝的既得利益者,就是这种贪婪和自私的杰出代表。

明明一个省的人都快饿死了,该收的税一分不能少。

该收的粮食一粒也不能少!

而真相是,很多官员、士绅、宗师、勋贵家中的粮食多得发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