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汇报(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号会议室的大门再次被推开,会议室中等待的李明伟和陆桥山抬头望去,两人立即起身说道:“首长好。”
“坐,坐。让你们久等了。”二号首长笑着说道。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参会人员很少的会议。二号首长直接来到李明伟和陆桥山旁边坐下,“大家也别客套了,都坐吧。我可是期待这一天很久了,我们开始吧。”
首长下命令了,四人也不再矫情,纷纷坐下。
“首长,先请李院士汇报一下总体的研究情况。”许汉文说道。
还不等李明伟开口,二号首长客气的说:“李老,就辛苦你先为我介绍一下总体情况吧。”
闻言李明伟受宠若惊,他一个埋头搞科研的人很少与领导阶层打交道。李明伟有些手足无措的翻开手中的报告,“首长,这两年来我们对月球第二批数据的解读得到各种科技一千三百一十二项。其中新材料技术两百三十一项,能源技术一百八十三项,智能与电子技术一百零九项,食品合成技术与新品种植物一百一十三项,动力与推进技术三百六十二项,钻探与开采技术一百二十一项,独立的武器技术六十三项,航空和航天器建造技术一百三十项。”
李明伟刚介绍完第二批月球技术的总体情况,包括二号首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就连天天在九三三所盯着各研究组的许汉文也不知道这些技术归类的情况。
“看来我们得到的帮助不少啊。”二号首长想着说道。“李院士,这么多技术有多少是已经验证可行的?又有多少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李明伟本还想就这一千三百一十二项科技展开介绍,一听这话他立即明白首长关心的不是有什么科技,而是这些科技中有哪些已经具有可用性。他快速整理思路,同时将手中厚厚的一叠介绍文书全部挪开,翻开下面的另一本报告文件。
“首长,目前已经能够制造出来的新材料只有七种,但这七种材料已经能够让我们在尖端装备制造领域有重大突破。不过就目前能够制造的七种新材料难度和需要的基础材料情况来看,现阶段都无法成规模的生产。制造这七种新材料所需的基础原料都是地壳中极稀有的,不只是我们,就是其他国家的储备也是少得可怜。即便是将全世界储备的这些基础原料都给我们,也制造不了多少。”
“其他的新材料无法制造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地球上还没发现解读信息中提到的材料,另一个是地球的环境无法满足制造要求,最后是合成难度太高,条件太苛刻,我们目前还无法做到。”
“第一个原因在钻探和开采技术中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这些材料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不是地球上没有,它们深藏在地底,深藏在地幔之中。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人工井也才十几公里,而光是地壳就有一百多公里深。想要钻到地幔我们就需要已经制造出来的一种新材料,钻探设备也需要根据解读信息来设计。但所需的智能和电子技术目前还无法完成验证,因为所需的智能和电子技术需要的材料无法制造。在这一点上我们陷入了死循环。”
“第二个原因,地球的环境无法满足制造要求。根据解读信息的内容,我们得知制造这一类材料需要微重力环境,而这种环境我们能想到的就只有太空中。这就又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空间站。”
“材料制造的第三个原因,合成难度高,需要的条件苛刻。这一类材料的制造可以在前两个原因解决后得到解决。”
李明伟说到这里,注意到二号首长的手指开始轻敲桌面,他知道首长在思考问题。一号会议室中现在除了二号首长手指轻敲桌子的声音外,就是他们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二号首长开口道:“目前我们是有能力制造空间站,但是这需要大量的人员,物资和资金。”他的目光对上李明伟,“李院士,我知道新材料肯定是很多新技术所需的硬指标,新材料的制造要放在首位。能源方面有什么能用的?”
李明伟只能跟着二号首长的思路走,他快速的翻动手中的报告。“首长,能源技术方面目前我们已验证二十一项,十年左右能规模应用的有四项。分别是超高密度电能存储技术,小型核能电池,新同位素裂变反应堆和深海洋流发电技术。”
“另外十七项最有可能实现应用的就是可控核聚变,它需要的材料制造难度不是太高,只需要微重力环境。其他的只是完成了验证,想要走出实验室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李明伟介绍完,二号首长并没有继续发问,他在思考。许汉文、李明伟、张卫国和陆桥山见状几乎屏住了呼吸。虽然李明伟对一千多项技术的介绍才开始,但他们已经明显察觉到二号首长对月球科技的思路与他们所想的不同。
两方对月球科技的看法肯定不同,一方是决策层,一方是搞具体项目的科学家。决策层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更多,国际形势,地缘政治,长远的发展目标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对于负责具体项目的科学家们就不会去想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