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祖孙三人薅羊毛(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既然来了县城,许瑶也不能空着手回去,她专门去了趟书店,县里的书店可比小镇里的书刊内容丰富多了,光是书架就有四五列,她像是掉进了新世界,其中有本名为《外国文艺》的杂志,里面介绍了劳伦斯、萨德、川端康成等国际知名作家。
这些当代西方着名作家的代表作她从未涉猎过。
只记得曾经听过一位知名作家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感慨,每位中国当代作家的背后都站着一位西方作家。
在政治变革后,国内的文学作品相对保守,而西方文学在这一时期更加前卫,很多青年作家的都是靠阅读外国作品汲取养分,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这本《外国文艺》要是放到京都这些文化领域更知名的城市肯定早就被抢购走了,哪会轮得到许瑶。
她如获至宝,将这本杂志,以及自己淘到的感兴趣的书全部打包起来,当然也没忘记给军子带他钟爱的小人书。
一摞书总共花了七块钱,价格要比在镇上买书贵不少,可也甘之如饴。
从书店出来,许瑶坐上车,跟着顾城一起去了肉联厂。
顾城干采购的活儿,要弄清收肉价,县城的肉联厂没少跑,门卫都认识他,熟悉地打了声招呼,顾城也不忘把买来的一盒“红梅”从窗户给他塞进去:“王哥,我来拉羊皮!”
许瑶参加文学创作班的功夫,顾城已经在肉联厂跑好了关系,收购价谈到了十三块钱一张,能以这个价格收购已经很便宜了。
这个年代的羊皮算是个稀罕货,不少人会拿它做成皮大衣,皮鞋,舒适又保暖,所以羊皮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平时从养羊的农户手里,最高三十元一张也大有人要。
也就是肉联厂要肉不要皮,那么多血呼啦擦的皮子囤在库房里占地方,就算叫羊皮贩子来收一次也就顶多收个十来张,根本起不了什么大用,还得开关库房登记,厂里库管嫌麻烦,这才叫许瑶和顾城捡了个便宜。
许瑶拿出500块的起始资金,再加上顾城的800块,一共1300块,两人从库房里挑拣皮样好些的,一共收了一百张羊皮把整个农用车车厢后面装得满满的。
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钱就这么没了,多少还是有些肉痛。
但是许瑶算过一笔账,每张羊皮产绒量在一斤左右,一百张了话羊绒产量就该在一百斤上下,按照羊绒市场收购价,一斤羊绒能卖到200~300元,一百斤了话就是两千到三千元,刨去两人的成本,一趟纯利润至少得赚一千左右。
这还不算采完绒的羊皮还能再次销售,卖给皮革厂或者是羊皮贩子,价格或许会便宜些,但最低也跟肉联厂的收货价一样。一来一往,就等于纯收入两千到三千块。
这只是一趟的收入,要是多跑几趟,用不了多久,许瑶就能成为万元户,脱贫暴富。
这么一算,现在舍出去的五百块就没那么肉痛了。
只是投机倒把不好叫外人知道,许瑶家里人多嘴杂,羊皮拉回来就没往下放。顾城先把她送回家,原封不动拉着一车羊皮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