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破窗效应(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一个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学的理论,由美国犯罪学家詹姆斯·威尔逊(James Q. Wilson)和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在1982年首次提出。它指出,环境中的小问题(如破损的窗户、涂鸦、垃圾等)如果长期被忽视,会导致更多的破坏和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核心思想:

“小问题不解决,大问题会随之而来。”

破窗效应认为,不良环境或秩序的轻微破坏会传递出一种“没人关心”的信号,从而鼓励更多的不良行为。这种连锁反应会使得小问题逐渐演变为大问题,甚至危害社会秩序。

机制分析:

1.环境的暗示作用:一个破损的窗户如果不修复,会让人觉得这个地方无人管理、秩序混乱。

2.行为的模仿和扩散:看到他人破坏规则,可能会让人认为规则可以被忽视,进而模仿。

3.心理和社会影响:不良环境可能削弱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感和约束感,导致进一步的破坏。

经典案例:

1.纽约地铁治理:

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地铁系统涂鸦严重、逃票普遍,治安状况恶化。市政部门采取了“零容忍政策”,先解决涂鸦、逃票等小问题,逐渐恢复秩序。结果表明,犯罪率大幅下降。

2.社区治安:

在一些社区,如果街道长期无人清扫、墙上满是涂鸦,人们更可能乱丢垃圾、破坏公物,甚至发生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应用与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