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为官之道(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永乐之后,皇帝的旨意称之为“中旨”,这虽然未形成一种明确的制度规定,但更多地体现了政治观念与现实诉求。

中旨,不经过内阁,不需要进行票拟和内阁草拟,直接由内廷批发,且不经过六科驳正,直接交付相关部门施行。

它是皇帝个人意志的表达,也是皇权的具象化体现之一。

但对于明代的士大夫而言,中旨在更多数的场景下,被视为内阁权力伸张与否的关键。

皇帝利用中旨,能够越过制度提拔官员,处理事务,严重扰乱朝廷的运行机制,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官员共同体的利益。

有明一朝,私下里有个规矩,如果某个官员接受了皇帝的中旨,那就等于他自绝于官场受人鄙视,寸步难行。

王琼,虽然是中旨入阁,但老人家可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钓旨是朱厚熜的首创,或者说是内阁定制的妥协产物。

内阁形成制度无疑限制了皇权,文官们翘首以盼数百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达成这个目的。

朱厚熜推波助澜,顺势提出了钧旨。

钧旨不轻发,但只要盖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红印,内阁及以下所有官员都必须无条件执行。

违者,以谋逆罪处之。

官员及其九族,处斩!

当然官员们绝对不允许,有如此恐怖的利剑悬于头顶,但形势比人强。

朱厚熜后来作出规定,一位皇帝一生最多发出三道钧旨,才让官员们偃旗息鼓。

张璁神色坚定,看了一眼王阳明和杨一清,两者也都悄悄回以眼神。

“陛下,钧旨不可发,臣以为提拔张楚言一事,就由内阁草拟诏书,万万不能动用这等利器。”

他转过身看向杨廷和几人似笑非笑,仿佛在质问,发钧旨和内阁草诏影响孰重孰轻尔等好生思量!

杨廷和咳了一声,“臣也以为让内阁起诏最为妥当。”

“是啊,这是于国于民有利的好事,还是尽快办好吧。”王琼打了个哈哈。

朱厚熜故作为难,“可内阁该如何向百官解释,损害了诸位的名声,这实在让朕心中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