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华盖殿会谈(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厚熜点点头,“自王安石之后,无论哪朝哪代的史书,都绕不开以他为中心的这一场变法。”

他望着三人,眼中带着一丝期待和兴奋。

任何一场伟大的变革,都离不开一个强而有力的核心,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

朱厚熜想要推行新政,就必须自上而下贯彻帝王的意志,或者说是改革集团的意志。

那么,集团的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杨一清吐了口浊气,虽然来到京师已久,但他依旧带着广东的乡音。

“王相公变法孰是孰非,历代以来,争论不休。”他沉声道:“谁又能想到最后抵触心法最强烈的司马光,最初也是改革积极的支持者!”

杨一清曾经总制三边,既在地方执政历练,也曾经指挥兵马镇压叛乱,他比谁都清楚,突击冒进带来的危机。

更何况,在现在王安石变法依旧是一个敏感的词汇。

在朱熹的评价中,王安石被描绘成一个“奸臣”。

“而安石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尽管在历史中朱熹对王安石整体的评价是偏向于褒扬,但后世人却总只看到一个方面。

特别是站在特定的利益角度上,更是会无限放大某一个点,将所有能用到的东西都归为己用。

朱厚熜看着欲言又止的杨一清,明白了他的意思。

新政可以展开,但还要徐徐图之。

“病入膏肓,非刮骨疗伤不可治,已是半残之躯,必须要下猛药!”张璁昂首道,“王安石变法之败,一在帝意不坚,二在末因地制宜,三则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团体。”

杨一清顺势反驳,“国与人不同,一道诏令发出,千万百姓奔波劳碌,若是猛药下去,该有多少人无辜牵连。”

“新政的目的是富国强兵,让大明百姓生活安康,若是步子走得太急,让百姓过得凄苦,岂不是本末倒置。”

他侃侃而谈,“如今虽有外敌围顾,实则其内部也百害俱生,鞑靼看似强悍,却也成不了大气候。”

“大明之危,危在一财字!”

朱厚熜并没有出声阻止,反而听着二人的对话静静思考。

张璁过于激进,杨一清又稍显保守。

在正常的历史进程中,选择杨一清的做法无疑是没有错误的。

甚至君臣一心,中兴大明也不无可能。

但这不是朱厚熜想要看到的,也与他一直所追求的东西大相径庭。

有了玉印系统,以及历代诸朝藏在历史烟云之下的“遗产”。

朱厚熜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他和王阳明对视一眼,后者点头致意,露出一个略带无奈的眼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