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还是有用的(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直到去年,郑洛才调回京师为戎政尚书,算是朝廷里数一数二的北虏方面边镇专家了,在万历皇帝心里也是挂了号的。

戎政尚书就是以兵部尚书官衔总督京营,但不在兵部坐堂。

所以有时候简称为戎政尚书,与在部里坐堂的兵部尚书区分开。

听到皇帝询问,于是郑洛站了出来,奏道:

“如今套虏十万部众借道甘肃,送佛至西海,与海虏汇合杂处。

这种情势让朝廷投鼠忌器,也让海虏借势张狂。

故而第一要务就是晓谕套虏,命其速速北归,不得再滞留于西海。

如此可以拆开套虏与海虏,让海虏陷入孤立,更便于早日破敌。”

套虏就是朝廷对北虏右翼的蔑称,大概是当年老顺义王俺答出自河套地区的缘故。

与大明和议、贡赏的主力,就是套虏这部分。

而这次,有号称十万的套虏信徒,为护送黄教三世圣佛遗骸,也跑到了西海,加剧了情势的复杂。

所以郑洛的意思就是,要想平定海虏之乱,就要把到西海凑热闹的套虏弄走,先孤立了海虏再说。

不然的话,同民族的套虏和海虏部众混在一起,想动手也不方便。

这是万历皇帝今天上朝以来,第一次听到点“有用”并可行的提议。

就开口赞扬了一句说:“此议甚好!继续详说!”

郑洛便继续奏道:“关于驱使套虏北归,有两个要点。

一是用贡赏来威胁,若继续滞留西海,就断绝贡赏。

二是起用熟悉套虏大臣,向忠顺和虏王传话和交涉。”

这里所说的忠顺,代指的就是被封为忠顺夫人的三娘子;虏王代指的就是十岁的现任顺义王卜失兔。

都知道谁在掌权,所以忠顺在前,虏王在后。

当即有人开口进奏:“郑洛镇守宣大十数年,熟知虏情,亦与忠顺交际往来十数年。”

这些话郑洛本人不方便说,但是自然有人帮着说。

很明显,经过这场海虏之乱,西北的总督要换人了,这就是为郑洛制造舆情。

实事求是的说,确实没有比郑洛更合适的经略西北人选了。

但偏偏还是有人表达了一点不同意见:“若论与忠顺的交际,林泰来应当比郑洛更熟。”

虽然你郑洛和三娘子认识了十几年,虽然你郑洛当初年年都因为贡赏款待与三娘子会面,虽然你们相处亲近,宛如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