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东晋权臣(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不得不说,像何夔、杜畿、范晷都是不错的人才,未来都能做到刺史。
不过像庾亮、庾翼就不好说了,虽然说是人才吧也确实是,但也就那样了。
在历史上,二人都是东晋的外戚,不过执政能力实在一般。
这一世,二人南下投奔于我,至少是不可能再做外戚了。
这使得二人不可能再执掌最高权力,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太守、刺史,了不起就是到幕府为官。
因此,这二人同样可用,但绝不可大用。
由此,二人又让我联想到了东晋那一连串有名的权臣——王导、王敦、庾亮、庾翼、桓温、谢安!
东晋一朝是王、谢、庾、桓—四大家族势力平衡下的产物,在王谢庾三族相继衰落,桓氏成为唯一的大族。
如今,琅琊王氏、谯郡桓氏都已经投了刘裕,陈郡谢氏、颍川庾氏则是投奔于我,而两晋的皇族—河内司马氏则是投奔了大周。
而魏晋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士族掌权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门阀制度,起源则是因为东汉的察举制度!
曹魏、西晋以来逐渐形成的门阀世族制度,到东晋时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举贤不出世族(势族、士族),用法不及权贵,充分暴露了门阀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动性,而东晋的士族分侨姓和吴姓。
侨姓士族以琅玡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等为高门着姓。
其中,王(导、敦)氏和谢(安、石、玄)氏两家最为显赫。
王导一门三世为公,谢氏自魏、晋以来,不下九卿。
吴姓士族以顾、陆、朱、张、贺等为代表。
南北士族都广占田泽,官居要职。
王导仅在钟山附近就有八十余顷(大约一千一百亩)田地。
号称“江口之蠹”的大族刁逵有田万顷,奴婢千人。
东晋末年,谢琨“仍世宰辅,一门两封,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
这些士族之家,争夺人口,封山占泽,横行乡里,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东晋的士族阶层在政治上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可以凭借门第资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凡出身士族的子弟都可为清流官(地位高、俸禄厚,却又清闲的职务);
而寒门出身的人则只能居浊流(地位低、俸禄少,公务繁杂的职位)。
东晋各级政权为门润士族所把持,皇帝多为傀儡,“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