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檄文(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小纶最近看到一篇檄文,写的不错,写的也很有深意,值得大家一读。
没有人愿意轻易改变自己,这根本的原因是内心的原生家庭价值观在作祟,明知道哪怕是错的,也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消耗自己和别人。
但也有例外,一个人突然在短时间内完成爆发性增长,一定是有个人出现,将他一把从原有层次视野中拉将出来。
教员原本就是湖南的一个穷苦书生,家中虽然有十几亩地,但因为乱世影响,已经家道不振了。是他的岳父,一个海外留学回来的教授,将他从长沙拉到京城,在最高等级的学府,教员第一次拔高到了国际视野,他接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发展理论思想,并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
之后的发展轨迹,就是教员不断的在当时的一线城市,北上广积累资源,通过和牛人接触突破认知。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具体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员就是这样的人,他可以在残败落后的农村安然就寝,也可以发达的上海和国际友人谈笑风生,他的思维将顶层和底层之间的认知隔阂完全打通打透,他就获得了颠覆乾坤的决定性力量。
一个牛人一定是可上可下的,如龙蛇之变,成蛇时俯身草莽,成龙时飞腾万里。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伟人能够从小读的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你出生起,你的原生家庭,教育经历,家乡,甚至亲戚朋友,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一个大的认知圈,你就站在这个圈圈里,观察着外面的一切,你无法摆脱这个圈,你甚至都不知道要摆脱这个圈。
在这个圈里,一切都可以合理的解释,但它就是很诡异的在束缚你的命运。那些觉醒过来的狠人,都是废了半条命跳出了这个圈,而且把几十年形成的固化思维,完全摧毁掉。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废墟上建立新的独立思考方式,并把以前被颠倒的一切,完全颠倒回来,逃离认知圈,去接触和见识更大更广的世界。
我们的认知边界,就是我们世界的边界,事实上无论一个人如何努力,他也触碰不到存在于自己认知以外的世界。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认知就是你的维度,人是观念的囚徒,世界上最难的监狱,是人的大脑,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稻盛和夫的很现实的一段话,闯荡社会几年,你会明白人没有背景、没有机会、没有贵人,说实话,你很难成功,这是现实。
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人和人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房子、车子、票子、面子。实则核心是竞争,是能力、是资源、是人脉、是圈子。而本质竞争是思维、是认知、是价值、还有人品。
不要以你的认知去揣测别人的世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而已,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每个人都是带着伤痛去成长的,这句话其实只讲出了一半的事实,另一半的事实是:所谓的伤痛,不过只是自己还没有具备的认知,以及背后所缺失的认知能力。
人这辈子的成就,最终能达到多高,是靠你的思维模式支撑起来的。理解是很难的事情,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没有人可以跨过自身的立场和对世界的认知去理解你,当你明白这一点,很多时候就不会那么愤怒了。快乐是不容易的,但不愤怒是可以尽力做到的。
曾经以为温柔是一种性格,后来发现温柔是一种能力,它贯穿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认知。世间所有的温柔,都是经历了风吹雨打后才开出的花。 不读书的人认知的范围只局限在自己的思维里。只读一点书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只是一知半解。
习惯读书的人,会看到一个更宽广,更复杂的世界。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内心的光明,遇见最好的自己。书可以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让人学会独立思考。生活中你所有目前遇到让自己觉得困难的事情,都是在提高你的认知。力竭才能使人成长。
何为格局?目标的高度,见识的广度,认知的深度,自身的宽容大度。有时很嫉妒金鱼,它们其实只有几秒钟的记忆。遵循一段思路对它们来说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体验都是第一次。每一次,假使它们自己无法认知自己的缺陷,生命就必然变成唯一一段阳光灿烂的故事。
一场盛宴,从早晨激动到夜晚,直至夜深。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习惯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者把自己的认知看得太重,总是急着指责别人,抱怨生活,却忘了先审视自己的内心,先反思自己的言行。
有人说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于狭隘的痛苦,烦恼不断,其根源就是读书太少。囿于有限的学识和认知,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思想的碰撞才更容易增长认知、见识。可以多跟人交流,多认识不同的人,多看些书,总没坏处。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深信那句话:人对自己才是最残忍的。但是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