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赵宋的皇帝重文轻武吗?三(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咸平年间,真宗曾两度要朝臣讨论设置武举,但是在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之下,并未真正建立制度。

宋仁宗在大力提拔武人的同时,于天圣七年下令复行武举制度。

宋仁宗的设想很好,恢复已经停摆了百年的武举制度,使得武人有报效国家的途径,而且也十分希望武举能像科举一样,带动民间的习武之风,改善武人的社会地位。

可惜宋仁宗还是太年轻、太仁慈了,不知不觉间便被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

恢复武举是文官集团提出来的,说是忧心军事人才不足。

老百姓都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那是没安好心。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压制了武将集团,难道突然间圣人附体了?

让我们来看看文官集团的骚操作吧。

富弼在景佑元年上书仁宗,指出当时的国家情势是“文既富矣,武未甚备”,一旦发生内乱或外患,都将导致极大的危机。

等到宋仁宗同意并恢复了武举,文官集团便开始强调制举中的武科或武举取士都无法录取到人才,由于当时“重文雅而轻武节”的风气(这股风气是谁带出来的?后面细说!),参与制举的现任官员无意于武职,制举的武科根本无人应考;而武举测验射箭与骑术的做法,只能挑选出优秀的士卒,也难以吸引才德之士。

宋仁宗一听,说得有道理啊,该怎么办呢?

文官集团指出既然现有的制度并无用处,解决之道在于朝廷在平时必须逐步培养军事人才,使国家能有足够的将帅随时应付变局。

富弼因而提议设置武学:文科学校与孔庙结合,武学则设于太公庙内;文士之学根基于五经,武士之学则以太公、孙子等人的作品为根本。

所以说军校在中国早就有了,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宋仁宗并没有立即采纳富弼的构想,那是因为仁宗虽然已经认同了文官集团的说法,但是事出反常必有妖,还是留点时间仔细考虑考虑再定。

对西夏战事的连番失利终于促使宋仁宗设立武学的决心,基于对将才的渴望,庆历二年十二月,仁宗下令朝臣荐举适任武学教授的文、武官各一名。次年五月,正式宣布设武学于太公庙,以太常丞阮逸为武学教授。

于是问题就来了,武学成立后无人入学就读,以致无法运作,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