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佃户(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佃户一共十三家,成年壮劳力,男、女加一起共百十来人,另有老人(五十以上)小童(十岁以下)近百人。

观他们的脸色,衣着,倒不像吃不饱穿不暖的。

(可见,这庄子的前主人,对这些佃户很是不错。)

只是他们看向谢薇这一家子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经过一番交谈,谢薇得知朱家只收二成半的粮食。

朱家这么大庄子,交粮税是按照一等庄户一家交的。

也就是说,这些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要交一半给朝廷。

剩下的一半,朱家和这些佃户是均分的。

谢薇默默的算了笔账。

水稻的亩产是一石左右,交了税粮后,佃户一亩地可得三十斤稻谷。

佃户种一亩地粗粮的话,可得五十斤粗粮。

一户佃农,最少的都佃了三十多亩地。

这一年就能得近千斤粮食。如果佃的是水田,把稻谷换成粗粮,就有近两千斤的粮食。

只要不是灾荒年,他们就不会饿肚子。

而庄子里的佃户,几乎每户都有在庄子上做工的,比如放牛,养猪,养鸡,养鱼,都是可以拿工钱的。

有了这笔收入,她们也就有了衣穿。

甚至,壮劳力多的人家中,还有余钱,送孩子去私塾启蒙。

当然,人群中个别穿着破衣烂衫,且特别瘦弱的老人和女孩子,则是他们自家资源分配不均的缘故。

谢薇总算知道,他们眼里的惶恐和不安,是为了什么了。

他们怕新的东家,会提高租子,怕他们会和别家的佃户一样,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欺压......

谢薇让他们安心在这里生活,租子维持原来的水平不变。

并让他们拿了之前的契书来,换了重新与谢薇签订了的契书。

有识得字的孩子,看过新的契书。

发现新的契书,和原本的契书内容不大一样,但都保证了,他们将得到的收益(粮食或者银钱)不低于往年。

这些佃农这才将心放进了肚子里。

待佃户们离开后,朱管事和谢薇一家子说了一些吉祥话后,便带着原朱园洒扫的下人,一起离开了。

-------------------------------------

谢平安看着门旁立着的“朱园”的匾额,对谢薇道:“回头,爹就让人做个新的匾额送过来。你看看起个啥名?”

谢薇诧异的看着她的便宜爹:“这事儿,您自己看着办就好了?”

为我干啥?

这些小事有人操心,去做,谢薇自是再高兴不过。

进了宅子,看着正院里,站着的近二十个下人。

谢薇让他们把自己擅长的说了,便给他们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而孙掌柜的妻子牛氏,因为以前就做过内院的针线房的管事嬷嬷,在这群下人里,是个见过“世面”的。

谢薇则让她,做了这个庄子内院的管事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