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贞观政要》(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空中的声音继续响起:【相较于过去生中李世民的崇拜,其声望较为分散,仅有几个方面较为知名。李世民被称为忠帝。】

李世民本人惊讶地问:“忠实之帝?”

大唐的武官们面面相觑,心中疑惑不已:皇帝与昆虫之间能有什么关联?

【让我们深入探讨李世民的武治理。中族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家族,而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倡导并鼓励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贞观政要》记载,在贞观元年的首月,京城遭受了严重的蝗灾。当李世民亲临视察时,他对蝗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因此他毅然抓起一只蝗虫,表达了他的决心。

“食物是人民的生命,你怎么能侵害人们的食物?如果人们有错,那是因为我治理不当。”李世民随后当众生吞了这只蝗虫,以示他对抗灾害的决心。不久之后,天空降下了甘霖,旱情得到缓解,蝗灾也显着减少。因此,他这一英勇行动的故事被广泛传播,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伟大举措,建造了一座寺庙来供奉他,并永远赞颂他的英勇和智慧。

【尽管有人质疑他的行为可能是出于政治作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展现出了愿意亲力亲为的态度。相较之下,有些皇帝甚至不愿进行任何形式的秀。人民对此类皇帝的欣赏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李世民还修订了蝗虫灾害时的税收政策:“若遇旱灾、蝗灾或霜灾,农损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免征租税;若损耗不超过三分之五的,免征劳役;若损失不超过三分之六的,免征租税和劳役。”这一政策体现了他对受灾百姓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经济的深思熟虑。

在蝗灾发生时,减少税收本可缓解百姓的负担。然而,到了唐僖宗的时代,政府却宁愿相信蝗虫会自我毁灭,也不愿减轻对人民的税收负担。通过这两个朝代对待蝗灾的不同态度,我们不难看出唐朝初期已经出现了无法挽回的衰败迹象。

花春并不迷信那些无用的神只。他们渴望李世民在天之灵能庇佑他们,助他们抵御蝗灾的侵袭。

天空的话语落下后,众人心中突然有所悟,情绪交织复杂。他们意识到“忠帝”这一称号的由来,背后蕴含着如此深远的意义。

秦琼率直地摸了摸脖子,开口道:“陛下,虽然他们的意图令人钦佩,但‘忠帝’这个名字听起来总觉得有些不搭。它似乎并不足以彰显陛下的威严。”

他甚至觉得,“托塔季天帝”听起来都要比“忠帝”更有气势。

他心中描绘着未来的景象,自己与魏崇德守护着大门,季敬高举着宝塔,而陛下则每日与蝗虫为伴……

在这些人群中,最令人同情的竟是陛下本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