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至善之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中国被日本人侵略,南京沦陷之时,有两个至善之人,曾经挽救过数万中国人。这两个人,一个是约翰拉贝,一个是明尼魏特琳。
约翰拉贝此人,生于德国汉堡,是最典型的德国人。在约翰拉贝出生的时候,德意志帝国,正是最强盛的时候。几乎就压得英国和法国抬不起头来,而沙俄已经病入膏肓,无力振作。
德国人先进的教育体系,让约翰拉贝接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而有着极强的德意志荣誉感的约翰拉贝,在德国人在一战之后战败,被迫签订对德国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后,心中自然非常不满。
并且,在一九零八年,约翰拉贝成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商务代表后,便一直住在中国。因为中国在一战中也是战胜国,所以,在一战结束后,约翰拉贝也曾遭到中国的驱逐。
知道后来老蒋在南京扎根,承认了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并且,中国在《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对约翰拉贝的监视和驱逐才告以结束。
这样的遭遇让约翰拉贝迅速的倒向了希特勒。在希特勒吸纳纳粹党羽时,约翰拉贝便成为纳粹之中的元老级别人物。一九三一年,由于对中国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约翰拉贝成为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
而记载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拉贝日记》,便是从这个时间开始写的。
约翰拉贝对中国人的救助,开始于日本人进攻南京开始,而不是日本人进入南京城,开始大屠杀的时候。此时的约翰拉贝,因为是纳粹的元老。所以身份特殊,和日本人在名义上,算是盟友。
不过,约翰拉贝加入纳粹,纯粹是因为当年整个欧洲对德国人压迫太过。而不是因为其他。人性远胜于他名义上的日本盟友。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本军队开始进攻南京的时候,约翰拉贝在其南京居所之中,收容了大约六百名中国难民。
这个数量不算多,也不算是少。但如果仅仅如此,约翰拉贝的所作所为远远称不上震撼。由于其纳粹的特殊身份,日本人不会主动伤害约翰拉贝。所以,由约翰拉贝和其他十几个外国人一起,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
有纳粹身份的约翰拉贝。成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这个安全区的面积并不算大,总共不过四平方公里,但是却在日本军队对中国平民进行肆意屠杀的时候,保护了三十万中国难民。
这个数字,与日本人屠杀的中国人数字相当!而如果没有约翰拉贝的保护,日本军队进行的南京大屠杀,中国人的死伤大概就不是三十万人了,而是六十万人!
约翰拉贝因为是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所以承担着这个区域内所有重要的责任。包括养活这些逃入安全区的中国难民,并寻找药品。对其进行救治等等。他最初收容的六百难民,也是由其一人出钱养活。繁重的工作让其糖尿病复发。
《拉贝日记》只是约翰拉贝,在工作之余,聊做消遣的东西。所以,有什么说什么,不存在欺瞒虚假。
而在想方设法养活难民的同时。约翰拉贝开始满世界的拍照,并搜集日本人南京大屠杀的情报。并交给德国驻日大使馆情报分析员佐尔格。收集情报,原本就是约翰拉贝的工作内容之一。
不过,由于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盟友关系,约翰拉贝搜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情报。并没有受到日本人和德国人的重视。并且,约翰拉贝对日本人的抵触,也激怒了日本人。在和德国人通气之后,约翰拉贝被召回德国,并接受调查。
从此,约翰拉贝接连遭遇牢狱之灾。因为其经常在公共场合宣讲日本人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所以,约翰拉贝曾经被盖世太保所逮捕,在释放后,被软禁在家。
而在德国人战败后,由于约翰拉贝纳粹元老的身份,英国人将其逮捕入狱。虽然,由于中国人出示的大量担保信件,英国人将约翰拉贝释放。但是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
在离开英国人的监狱后,约翰拉贝又被苏联人拘捕。
按照历史真实的发展,约翰拉贝被捕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会为其凑足保释金。然后,约翰拉贝出狱,度过晚景凄凉的晚年,于一九五零年去世,而记载日本人在南京罪行的《拉贝日记》,也会因为约翰拉贝的去世而尘封。
直到后世一九九六年,张纯如通过德国教师协会网络,查访到曾在柏林某中学担任过英语教师的拉贝的外孙女赖茵哈特夫人。一个标有“拉贝关于南京战争资料”的包裹从德国柏林寄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拉贝日记》才重见天日。
而日本人此时已经完全摆脱了战争之后的创伤,开始再次作威作福。
作为穿越众的余生,怎么可能让这件事情再次发生。由于余生和苏联人的良好关系,大把的美元撒出去后,约翰拉贝很快就被释放出狱。虽然余生无法分身与拉贝一见,但是钱能通神。
余生通过法国人的关系,由余生出资,在德国给约翰拉贝专门配备了一个擅长治疗糖尿病的私人医生。并且写出了大额支票,作为出版《拉贝日记》的预付款。
以《拉贝日记》出版后,在南京一地,便日销万余册的恐怖销量,恐怕不用余生再次出手,救助了三十万中国人的约翰拉贝,也不会重蹈做尽善事后的晚景凄凉。衣食住行,医疗养老,都会有不错的经济保证。
唯一让余生有所惋惜的,是明尼魏特琳的过世。同样救助了中国数万女子的明尼魏特琳,早已在一九四一年过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