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神迹大于经书(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介绍完这些事迹,郭康还专门提醒,这些例子,都只能给她提供参考。因为在他看来,海伦娜太后的这些计谋,最大的作用,是告诉大家,要多观察战争之中可能涉及的各路势力,然后抽丝剥茧,找出他们最核心的利益诉求,这...
夜风穿城,掠过昭武高耸的城墙与尚未冷却的炮台,吹动盟誓坛上残余的香火灰烬。那块未刻字的巨石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仿佛一块沉睡的誓言,静静等待被唤醒。朱和塾伫立良久,终是转身离去,衣袍翻飞间,留下一句低语:“明日,召见匈牙利俘酋。”
翌日辰时,昭武宫议政殿内烛火通明。被俘的匈牙利贵族安德拉什?泰莱基被押入殿中,双膝跪地,头颅低垂,却仍有一股倔强之气未散。他身披破甲,脸上血污未净,右臂缠着染血绷带,显然是经过严刑拷问后强行抬来。
“你可知罪?”朱和塾端坐于汗王宝座之上,声音不高,却如铁锤敲击铜钟,震人心魄。
安德拉什缓缓抬头,目光直视:“我为复国而战,何罪之有?若非查理五世许诺助我归故土,若非苏莱曼承诺萨瓦河以南尽属匈牙利,我又岂会北犯昭武?你们才是侵占罗马旧土的异族!”
殿内众人哗然。卡洛?德?莫罗怒喝:“放肆!昭武乃正统继承者,自建帐以来奉汉礼、行唐制、承罗马法统,何来‘异族’之说?尔等勾结外敌,妄图裂我国土,罪不容诛!”
安德拉什冷笑:“正统?一个来自东方的游牧部落,也敢自称罗马继承者?你们不过是借着火器与诡计苟延残喘罢了!待神圣罗马重整旗鼓,必踏平此城!”
话音未落,李昭已按剑上前一步,寒声道:“殿下,此人狂悖无礼,当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朱和塾抬手止住,眼中波澜不惊:“他说得没错??我们的确不是本地人。但我们来了,建城、立法、开矿、铸炮、教民耕织、授以兵律。十年之间,昭武从无到有,百姓安居,商路畅通,四族共治,军民一心。你说我们是异族,可这满城灯火,哪一盏不是由我们的血汗点亮?”
他站起身,缓步走下台阶,直至立于安德拉什面前。
“你问我凭什么称王称汗?凭的是这座城没在风暴中倒塌,凭的是每一寸土地都浸透将士之血,凭的是百姓愿以性命相托。你说你是匈牙利正统?可你的‘正统’选择了背叛与偷袭,而我们的‘异族’选择了守护与重建。”
安德拉什嘴唇微颤,终究未语。
朱和塾转身环视群臣:“传令下去,赦免安德拉什死罪,削其爵位,软禁于城西别院,赐书吏两名,命其撰写《匈牙利兴亡录》。我要让后人知道,一个民族若只知依附强权、背信弃义,纵有千年血脉,也不配拥有未来。”
众人震惊,弗朗西斯忍不住道:“殿下,此人乃敌酋,留之恐生后患!”
“正因为他是敌酋,才更要活着。”朱和塾淡淡道,“让他亲眼看着昭武如何崛起,如何将他曾觊觎的土地纳入版图。真正的征服,不是杀戮,而是让敌人承认你比他们更值得统治这片大地。”
退朝之后,朱和塾独赴工部火器司。沿途所见,皆是战后重建景象:工匠们昼夜赶工修复城墙缺口,士兵搬运残骸清理战场,妇女组织缝补队为伤员更衣换药。而在城东新辟的“忠烈坊”,数百名阵亡将士家属正在领取抚恤金条,孩子们抱着木制小剑,眼含泪光却挺直脊梁。
火器司深处,总匠师赵元昊正伏案绘制图纸,鬓角斑白,双手布满烫痕。见朱和塾亲至,急忙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朱和塾拿起桌上一张图纸细看,眉头微皱,“这是……海陆两用自行火炮?履带式推进,双联装青铜炮管,辅以蒸汽驱动?”
“正是。”赵元昊声音沙哑,“此物尚在试验阶段,动力系统极不稳定,前日试射时锅炉炸裂,损毁原型车一辆,伤三人。但臣以为,若能解决供能问题,未来可在滩头登陆战中突破敌方岸防体系。”
朱和塾沉默片刻,忽问:“需要多少经费?”
“初步估算,三年内需白银八十万两,铁料二十万斤,另须招募精通蒸汽机理的威尼斯技师三十人以上。”
朱和塾点头:“准了。从国库战备专项拨款五十万两,其余由卡洛负责与威尼斯谈判,必要时可用火绳枪技术交换。”
赵元昊激动跪地:“殿下如此信任工造之力,我等必殚精竭虑,再造神兵!”
“不是再造神兵。”朱和塾扶起老匠人,语气坚定,“是要让整个地中海都知道,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掌握了战争的规则。”
三日后,一艘快船自亚得里亚海驶入昭武港。船上载着一名身披黑袍的女子,面覆轻纱,身形清瘦,却被十二名鹰卫严密护送。她名叫伊琳娜?科穆宁,拜占庭末代皇室旁支,也是奥斯曼宫廷中的神秘顾问,传闻精通星象、毒理与古希腊秘典。她在奥斯曼撤军当晚悄然出逃,携带着一份标注“君士坦丁堡地下管网”的羊皮地图,以及一封写给朱和塾的密信:
>“吾知汝志不在一城一地。苏莱曼年迈体衰,宫中权争日炽,皇子争嗣,耶尼切里腐败横行。若欲取君堡,当趁其内乱未稳。我愿为引路之人,只求一族存续,勿灭希腊之文脉。”
朱和塾连夜召见伊琳娜于密室。烛影摇曳中,她揭下面纱,露出一张苍白却极具威仪的脸庞,眼角刻着岁月的沟壑,眼神却如寒潭深水。
“你为何背叛奥斯曼?”朱和塾问。
“我不是背叛,”她轻声道,“我是回归。我的祖先曾统治君士坦丁堡千余年,而今只剩废墟与清真寺的尖塔。我不求复国,只求有人能让希腊的语言、哲学、建筑得以延续。你在昭武推行拉丁文与汉字并行教育,设立‘万学馆’收纳各方学者,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朱和塾凝视她良久,终于开口:“我可以保全你的族人,允许希腊语作为地方官方语言之一,并在君士坦丁堡重建圣索菲亚学院。但你必须告诉我三件事:第一,苏莱曼真正的健康状况;第二,奥斯曼海军主力部署;第三,通往皇宫密道的真实路线。”
伊琳娜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已有泪光:“苏莱曼每月咳血三次,御医以鸦片掩盖病情;海军六成驻守埃及,两成巡弋黑海,其余分散于爱琴诸岛;至于密道……它始于地下水宫,通往旧皇宫地窖,入口藏在一口废弃喷泉之下,唯有皇室血脉知晓开启之法。”
朱和塾提笔写下一道诏令:“即日起,成立‘南方行动局’,直属汗王管辖,统筹对奥斯曼渗透、情报收集与海上作战准备。任命伊琳娜?科穆宁为文化顾问,赐宅邸一座,护卫八人,年薪黄金百两。”
消息传出,举城震动。有人赞其胸襟广阔,能纳敌国遗族;亦有保守派暗中议论,称此举恐引狼入室。然而朱和塾不为所动,反而下令在全国学堂增设“拜占庭史”课程,强调文明传承不应因政权更迭而断绝。
与此同时,外交局势风云再起。威尼斯使者再度来访,带来查理五世的正式照会:要求昭武交出匈牙利俘虏,并停止对奥斯曼的一切敌对行动,否则将以“破坏基督教世界和平”为由发动制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