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落日余晖下的紫禁城:光绪帝的跌宕人生(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同治帝驾崩,十二铁帽子王的身影在历史尘埃中渐渐模糊,封建王朝的烟火人间,潜心探寻餐饮与养生的奥秘。从御膳房珍馐到民间小吃,从滋补汤药到日常茶点,这一段饮食文化的探寻,让我触摸到了封建时代生活的温度。

时代的风云又将我拉回朝堂之上。年仅四岁的载湉,即将在这权力的旋涡中登上皇位,开启属于他的跌宕人生,大清王朝的命运也将迎来新的转折,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见证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公元1875年,年仅19岁的同治帝年轻帝王的离去,膝下无子,按照清朝祖制,皇位继承人应从其下一辈的近支宗室中挑选。然而,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为了能继续把持朝政,将目光投向了年仅4岁的载湉——醇亲王奕譞与自己亲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

慈禧太后此举无疑打破了清朝父死子继的常规皇位继承顺序。但她凭借着在朝廷中积攒多年的权力和影响力,迅速与朝中重要大臣展开沟通协商。那些大臣们,有的出于对慈禧太后的敬畏,有的则是为了自身利益考量,纷纷选择了默许。很快,慈禧太后便以皇帝年幼需太后辅佐为由,宣称遵循咸丰帝遗命,由她与慈安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同时,她还特意强调载湉是咸丰帝嗣子,入承大统,以此为载湉的继位提供所谓的合法性依据。

在同治帝驾崩后不久,一道懿旨传遍了整个紫禁城——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2月25日),一场盛大而庄重的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年仅五岁(实际年龄只有三周岁半)的载湉,身着华丽的龙袍,被众人簇拥着登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然而,这个懵懂的孩童并不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将与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紧紧相连,并且注定充满了坎坷与无奈。

光绪二年四月(公元1876年5月),年幼的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求学。他的师傅是翁同龢,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学者。醇亲王奕譞亲自负责料理儿子的学习事务,他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希望翁同龢能引导光绪帝“留心世务”,将来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而慈禧太后则要求光绪帝多学习“家规家法”,以便更好地掌控他。翁同龢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他倾尽全力,期望将光绪帝培养成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中兴圣主”。在毓庆宫的日子里,光绪帝勤奋好学,逐渐对国家事务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同执掌朝政。慈安太后品德高尚、端庄稳重,在朝中有一定威望,她虽然性格温和,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有着自己的主见。而慈禧太后则权谋手段更为突出,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欲望。两人在处理朝政时,既有合作,也存在着微妙的权力制衡。

光绪七年三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种平衡。慈安太后突然在钟粹宫离世,年仅45岁。官方记载慈安太后是病逝,据相关史料记载,她身体早有不适,在同治年间就曾卧病在床,病情不断加重,最终因病去世。其生前可能患有肝病等多种严重疾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难以得到有效救治。

但民间与野史却流传着许多关于慈安太后死因的传闻,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便是慈安太后被慈禧太后毒死的说法。有人称慈安太后撞见了慈禧太后的某些不当行径,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身的权力地位,痛下杀手;还有记载称慈禧太后命御医诊治慈安太后时,御医暗示病已无药可医,这也为毒杀传闻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不过,这些说法大多源于猜测与传闻,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撑。慈安太后的去世,让慈禧太后得以独揽大权,晚清的政治格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加速了这个王朝走向衰败与动荡的进程。

光绪十三年正月(公元1887年2月),17岁的光绪帝举行了亲政典礼。然而,慈禧太后却以训政之名继续把控朝政两年。即使在光绪帝正式亲政后,慈禧太后依然通过各种手段对他进行牵制。她甚至将自己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芬立为皇后,以便在光绪帝身边安插眼线,时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光绪帝在亲政与大婚后,依旧如同傀儡一般,无法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

光绪九年五月(公元1883年6月),法军进攻越南河内的纸桥,挑起了中法战争。次年,法国侵略军在越南大举进攻,清军连连溃败。慈禧太后借此机会,罢免了恭亲王奕及军机处的其他几位大臣。光绪十一年二月(公元1885年4月),中法战争结束。六月,中法双方签订《中法新约》,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不败而败”,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权,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增兵朝鲜。在中日交涉过程中,战争一触即发。光绪帝极力主战,他不愿看到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希望能够通过战争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李鸿章等大臣却对日本抱有幻想,主张避战求和。最终,日本控制了朝鲜政权,中日战争正式打响。清军在战争中接连失利,先后经历了牙山战役失利、平壤之战失败、鸭绿江江防之战失利等。大连、旅顺相继失守,威海卫、刘公岛也被日军占据,中国海军覆没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