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他心系民间百姓,以视察之名深入江南各地,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查看水利工程等民生设施的运转情况,充分彰显了皇威。江南地区的繁荣昌盛,那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美食以及温婉动人的美女。

乾隆皇帝被江南的美景深深吸引,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杭州西湖的波光潋滟、扬州瘦西湖的旖旎风光,无不让他流连忘返。

他在南巡期间留下大量诗作,风格大气磅礴又不失细腻。既以宏大视角描绘江南壮美,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又能细腻捕捉婉约之美,如“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这些诗作不仅是他对江南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江南文化的推崇与传承。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促进了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联系。这些诗作和南巡故事成为研究清朝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为了解江南历史变迁提供独特视角。

乾隆六下江南,有四次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江宁织造府曾是曹雪芹家族居住之地,在雍正五年,曹雪芹家被抄家,此后江宁织造府空置。

乾隆选择此处作为行宫,或许有对祖父康熙南巡的效仿,也可能出于对江南地区的重视以及对这一有着特殊历史意义之地的关注。

乾隆十六年,第一次下江南,当时乾隆帝 40 岁,乾隆帝陪同皇太后从京师出发,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历时 110 天。

在淮安,乾隆看到城北一带内外皆水,仅筑土堤防御,认为此地人烟稠集,若遇洪水难以承受,于是命改建石堤以资保障。

到达江南后,乾隆赐江浙书院殿板经史,将武英殿所刊《十三经》《二十二史》各一部发给各个书院。

经过江苏和山东时,乾隆下谕将乾隆元年至十三年其积欠地丁银 280 万余两、山东欠谷 97 万余石免除。

到达杭州后,乾隆进行阅兵、参观西湖,然后祭祀禹陵;在回去路上到江宁祭奠明太祖陵,之后又到泰安府东岳庙拈香。

乾隆在此次南巡中也留下了不少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千里莺啼绿映红”。

乾隆第二次下江南(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乾隆帝 46 岁)

乾隆帝偕同皇太后从京师启程,沿与第一次类似路线南巡,历时 105 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