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两人的谈话,观点的碰撞(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触过反清复明的人,那群人早就不是忠心于前明的忠贞之士,全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明知道反清复明不可行,也做着危害百姓的事情。
记得师父所说,在皇朝,在贵族,严重的民指的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士子,是儒生。
所以那些庸民的死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不过是能得到钱财的工具。
一个人种地带给他们的不多,但是十人,百人,千人,甚至是数十万呢?那就不能同一般言语。
之后去了北方,完全诠释了最富贵的金窝银窝,京城形形色色,但哪儿都有吃不饱的普通人,他们麻木,习惯,早就失去了反抗的心。
所以为什么他要当官?用毕生所学来效忠庸碌之君?
“姜小姐......是要听真话吗?”莫名其妙的,池淮云想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那些深埋于心底多年不敢说出口的看法。
苏格拉塞扑哧一笑,这人还挺有意思。
“当然!否则我问池公子这个干甚。”
池淮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在我看来在其位居其职,身为高官应该有为百姓的心,我所说的百姓不是士子,而是真真正正的百姓。”
苏格拉塞的眼神有了一丝变化,这还是第一个说清楚的人。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里的民心自古以来就不是普通人的心,而是那些儒生。
为了自己的地位,这些儒生流传出来太多的祖宗规矩,不杀言官,士农工商,纸笔之下传递出来的信息无不提高着他们的地位。
池淮云继续道:“何不食肉糜从来都不是传说中的事情,姜小姐,大户人家中每一日消耗的东西足够普通人家吃一年!
小人曾经设想过,若是那些东西均匀给人们,或者说不再征收百姓的粮食而转向那些商人、贵族老爷,我不敢想象他们能生活得有多好。
那些自小立志于当个好官的寒门弟子,有多少人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小人认为,现在真正的儒生很少,先秦时期的儒生跟现在的不可同言而语。
都说朱圣人是仅次于孔圣人的亚圣,但是以我来看根本不是如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时多少女子以腰细为傲,所以个个瘦弱不堪。
之后宋朝时期缠足发展鼎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