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粮仓和马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算盘珠子都快崩到甘明兰的脸上了。

她听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在心里翻了无数个白眼。

语气平平,情绪稳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想说的是,为了争夺皇位现在有多少边关总兵、地方土着首领、江湖门派、豪门私兵参与其中,我们这数千里外的边陲都不得而知,或是知之甚少,如何跟着下场?

其次,王爷在信明明白白的交待了守住关西的使命,难道我们关西军不是西北关军的嫡支?不受王令?违抗军令就是得了天大的军功,也是徒劳。

再来,我问你们,打仗打的是什么?说白了打的就是兵马钱粮!可咱们关西如今是什么情况?兵才八万,马不过十万,钱就不用说了,军饷和建设城池的一切费用开支全指着从石炭矿里薅羊毛!

一旦关内混战,石炭也就只能在关西九卫内部消化。最后想想粮食,今年就是丰产都很难养活七十几万人。

更何况要保持战时状态,人和马一天要多少斤粮食?难道要让咱们关西的百姓们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把省下来的粮食支援前方打仗?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对待鞑靼、胡人、罗刹人入侵边关时,我们从未手软过,哪怕是战斗到先锋营只剩下本将军一人,本将军也会御敌在百姓身前。

可关内现在混战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是邶国人!他们也是汉人!他们和我们流着同样的血,他们也同样是炎黄子孙。难道我们先锋营要把对待胡人的那一套用在同族人身上?不管这些边军的立场如何,后面代表的是又哪位总兵,哪位王爷,我只想说一句,内战伤亡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和手足!

和流民起义不同,这样有组织有纪律且有章法的内战,战线肯定会拉得很长,不是你方唱罢就是我方登场,分分合合,别说打一年的,打个三五年都很正常。

终归最后只能有一个赢家。

假如是咱们王爷一统了江山,最终问鼎那把龙椅。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长的战争期间,普通的百姓谁有心思耕种?战争结束后,满目疮痍的江山靠什么治理?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可有着落?

最坏的结果自然是战败!

那问题可就大条了!

作为西北边军的嫡系的关西军,哪个帝王的眼里能容下咱们?

那关西九卫唯一的出路,也就是跟着咱们王爷继续自立为王。以和平关为界,不断的往西域胡人的地盘上扩张。

靠着西域这里的地广人稀,说不定王爷还有东山再起之日。

所以,我们关西九卫除了震慑西域的胡人、鞑靼、罗刹人,最好能成为大西北甚至是整个邶国的粮仓和马场......”

一席话,甘将军就把刚才热血沸腾的将军们,说得瞠目结舌,脑子也跟着清明了起来。

是的哦!

没有军令,他们不能入关参战。

还有就是,甘将军把那些个关军称为手足。

他们是手足吗?

为了那六十万石粮食搬运的事情,五位总兵就差在书信里歃血为盟了。

那会儿与他们麾下的边军,不是手足又是什么?

一到战场上,真能和他们对阵砍杀么?

还有甘将军刚刚提到的粮仓和马场。

关西九卫要是能在战争期间,甚至是战争结束后,给王爷提供足够的供给,这难道不算是天大的功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