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夜袭之叛乱(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00余步?!这是什么概念?”听到谭如晓解释的李芗泉瞠目结舌,李芗泉没有后世的测量尺,他不是很确切的知道宋代的一步有多远,但从平时的交流中,大概相当于后世的1.5米。
那这800余步将是何种恐怖的距离,那是1200米往上走啊!这个距离与后世的步枪射程相比,也是当遑不让,这,可能吗?
“真有这么厉害?”李芗泉不是半信半疑,而是全然不信。
“我亦不信矣!”谭如晓一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表情,但他还是一本正经的道:“我大宋能工巧匠多出牛毛,这些人基本都落在了鞑子的手里,他们究竟会捣鼓出甚么,不是我们说没有就没有的。”
嗯,有道理!
李芗泉很快就想通了“800米”的说法,有宋一代,经济发达,工业发展非常快速(相对而言),后期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特征。尤其朝廷对兵器的改良,非常热心,也鼓励将士创新并有明文规定如何资励,譬如最远距离可达200米的突火枪已研制成功,堪称现代枪支鼻祖。
后来鞑子南下,他们将所俘金国、南宋、甚至中亚、欧洲等各地的各类匠人集中在大都等要害之地,命其专门研习兵器,竟然也颇有成绩,尤其是在南宋突火枪的基础上,于13世纪末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铜火铳!(确切年代无史考,从后世内蒙出土的文物来看,应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已出现。)
后来朱元璋反元之时,火铳、火炮已经非常普通。再有,鞑子攻破南宋将士守卫达六年之久的襄阳城,就是极大的利用了来自中亚的回回炮。这一切说明,鞑子在利用先进的兵器来装备自己军队的这一方面,他们从来都是积极响应的,比起后来的满清鞑子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那床弩能看到的只有三架,没有看到的,就不知有多少架了,假使有十架,可以想像,这等兵器发射大型弩箭时,那种巨箭袭来的感觉,怕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了的,还不说正在打造的箭塔、楼车,有钱有人有资源就是好啊,动辄各种攻城器械抡上。
这时,谭如晓又接着道:“右边的四架是回回炮,可将重数十斤乃至两百斤的石块抛出百米远,甚是犀利,我观此炮偏小,估计发五十斤的石块还是可能的。”
李芗泉大诧,原来右边的那高高的架子就是传说中的回回炮,连军事重镇襄阳都能被回回炮砸裂城墙,梅洞寨这等小城,能扛得住这炮砸吗?
你大爷的乌日吉呼,不用这么看得起我吧。
看到这里,羡慕嫉妒恨的李芗泉不免忧心忡忡,可想而知,这守城之战,将会是何等的惨烈!难怪教员的思想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固守城市,就相当于以自己的劣势与敌人的长处比拼。然而,李芗泉有些无奈,如果放弃了梅洞寨,那么毫无疑问,他一定会成为流寇。
教员的思想有大批忠诚的人帮他去传播,然后才能在农村地区建立广泛的根据地。而自己没有,也没有时间。缩在梅洞寨,好歹还有城墙作为依靠。
没多久,突然从南面数骑飞驰而来,直往鞑子军营而去,约摸半个时辰,只看到鞑子大军中分出至少上千兵马,几乎没有集结,就匆匆向南而去,寨上之人大体也猜得明白,大约是南方将要发生大战,鞑子走得这么迫切,也说明事态紧急。
随着时间的流逝,鞑子大营在逐渐形成,李芗泉突然对谭如晓道:“刚才你道鞑子今日不会攻城?”
谭如晓语气坚定:“本来只有六七成把握,但这一回鞑子少说也抽调了千五兵马,当有九成的把握!”
李芗泉犹豫片刻,然后一巴掌拍在城墙之上,似下定了决心:“甭说九成,就是五成,我也要干,如晓,我不再犹豫了,马上集合长宁军兵马百五十人,皆着铁甲利刃,趁夜出城,我要夜袭!”
谭如晓双眼圆睁,急切道:“大人,方才我们商议,不是这样的啊。这如何使得,使不得啊!张都头已经抽调了朱雀军精锐,如今寨内早已兵寡将微,挡不住鞑子雷霆一击。”
“你不是说鞑子九成不会攻城吗?那只留着最基本的兵力就可以了,实在不够就抽些青壮来壮壮声势嘛,这不用我教吧。”
“可。。。。。。可就算鞑子不会攻城,但区区百五十人去攻鞑子大营,如同以卵击石,只会白白折损兵力,断断不可啊!”
“错!还有张靖一都,我的思路已经清晰,张靖只有七成机会,那么,我要将这七成机会变成九成、甚至十万。今晚是朱雀军唯一能偷袭的一晚,过了今天,鞑子必定日夜攻城,到时梅洞寨是完全扛不住的。因此,这老天命赏赐给我等的唯一机会,我岂能失之交臂,既然要赌,就赌回大的,怕什么,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大不了就是一死嘛,还能咋的?”
“这这这......标下谨遵大人军令,请大人吩咐!”面对这样蛮横的上司,谭如晓只得按命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