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挺进宰执(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驷此次前来流求,还带着浮阳水师与两广水师归属地方禁军之后立刻出现的欠饷、扣饷的问题。其实在明州这里的水师,情况也差不多。
好在水师一贯是足饷发放,各级军官军纪维护尚且到位,眼前刚开始拖个一两个月,士兵还能约束得住。再加上背后有着流求的暗地支撑,对于整个军营这里的暗里补给一直进行着,否则整个水师早就开始乱起来了。
而且这段时间以来,跟随着蔡京一帮党羽上台的官员们,有的为了短期的政绩飞升,不惜在地方横征暴敛,对于没什么地位的商人直接罗织罪名,进而直接夺去他们的家产。
“现在尤其是沿海的江淮、两浙、福建三省的地方官府和胥吏已经开始形成了一股风气,大家纷纷谋夺中小商行商户的财产,一则中饱私囊,二则进贡朝廷捞取政治利益。”赵驷告诉流求这里的众人,“而且,看着新皇帝与蔡京的态度,东南的形势还会继续恶化下去。他们的观念里面,农业是米袋子,能吃饱就好,而商业不过是钱袋子,能抢多少算多少,就算完全被抢光毁掉,也问题不大。”
“荒谬啊!东南各省,商业已经是主体,种稻米的农民要靠把它们卖出去才能补贴家用,种桑麻的农民也要靠丝布交易才能吃上饭,还有大量烧瓷器的、铸铁器的,搞石刻的,都需要靠商人才能外销到需要的地方!商人要是都破产了,江南的农业和手工业怎么可能还会好?”李峰忧心忡忡,毕竟江淮是他的家乡,还有处州那里的瓷窑等产业,都是他这些年来悉心扶持的心血,可惜大宋这帮官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认知。
赵驷带来的这些情况,立即正式通报给了正在召开的大议会,让议员们加入讨论。
议员们来自于各行各业,有些消息很快也就传了出来:流求商人最多的生意合作对象就在沿海各路,这些变化他们其实也已经有所察觉。因此,就有性急的人来到议会门外请愿,希望大议会督促执政院、军事院拿出应对的举措。
流求目前的风气正是在鼓励百姓关心军政大事,而且由于岛上独特的环境制约,他们也不担心有会有任何消息外传出去。
当然,宫十二最早提出的“兵谏”建议还是一下子就被大多数议员否决了,同时传出后也遭到了流求民众的反对。他们倒不是不关心秦执政的死活,而是觉得这是一条两败俱伤的馊主意:先不说流求人对于中原政权有着一种天然的畏惧心理,关键在于,两边一旦正式开仗,商贸就会立即中断,局面一下子就会难以收拾。
中原不仅能向流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精美商品以支持对外海贸,而且也是他们从自身以及交趾、浡泥等地生产或转运而来的稻米、珠宝、香料、木料等商品的巨大销售市场。
这些潜在的损失,可是关乎流求全岛人的未来市场。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沿海贸易的正常进行,但是却又能免受这些地方官员贪婪手段的染指!”这是大多数议员们的建议。
于是,大议会很快通过了第一项决议:物色一些蕃商出面,由他们出面去收购沿海各路破产的中小商户的相关产业,以确保这里的商业环境不会中断。这样的话,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产品还能有销路,同时流求贩运过去的东西也能有市场。
当然,有人也提出:这个决定还缺一个保证,那就是如何保证蕃商的利益不被这些地方的贪官胥吏们所刮取?
“海盗!海贸能兴盛,那是因为我们流求水师与东南水师剿灭了海盗。既然现在海事院解散了,东南水师的饷银又扣发欠发,不如叫他们直接反出一批人跑到海上,以海盗之名给那些官员们一点厉害瞧瞧!”
这项建议非常有智慧,立刻得到了大议会的认同,并顺利地通过表决成为第二项决议,建议赵驷、顾大生等人先行挑选三成左右的精锐之兵,让他们以饷银不足为由,直接出海“逃亡”,实际交接给流求的神蛟军进行控制指挥,直接列为一支独立舰队,可以海盗的名义袭击沿海各港口,并逐步控制从北至南的主要航线,不仅仅是现在就给这些沿海官府一点颜色看看,而且也将逐步改变海上的控制局面。
而如果大宋朝廷对此依然无动于衷的话,可以考虑让剩下的水师士兵继续再“逃亡”一至两成,这样留下一半不到的士兵,这军饷一事也能算是有个解决之法了。
这个决议,既解决了赵驷的大问题,也算是大议会对于宫十二与林剑建议的一个积极回应。
当然,对于秦执政的下落,大议会仍然是十分重视,最后通过了一项并不公开的决议,授权飞鹰军动用不超过二十人的规模,并预批了一笔极为宽裕的预算,赴中原查探真相。
赵梧已经快两年多没有见到哥哥了,此次闻讯也从唐州赶来。
看到如今已经在流求格致院里有所重任的弟弟,赵驷自然也十分地高兴,同时告诉他:“秦先生信中说到,考虑到局势有可能恶化,他同时已经安排高邮那里的人尽可能地都要迁往流求,既包括秦家庄的人,也包括菱川书院。所以,这次过来的人不会少,可得在流求这里做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