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儒家和道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河之水能够倒流吗?大河之水是不能够倒流的,它只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译文)”
老子的这番话,等于是告诉孔子:周朝的确因为周礼而太平昌盛,可周礼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恢复周礼,并不能让战乱停歇。
紧接着,老子向孔子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说:
“动乱的根源在于人心,是人心的私欲让君王争天下、诸侯争疆土、大夫争权力、百姓争衣食,私欲是万恶之源,只有知足寡欲,才会无争。无争,天下才会无乱无恶。所以,动乱的根本,不在于恢复周礼,而在于让人们没有欲望。(译文)”
老子还接着说,天地初开时,小国寡民邻人相邻而居,却能做到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他认为:天下清净无事,才是美好的社会。
孔子反驳了老子,他认为:无为不是最好的社会,他举例说“若文王、武王不争,那还会是殷纣王的天下,世界还会在动乱之中。一个国家如果不争,那么他国就会得寸进尺,直至把这个国家吞并。有识之士如果不争,国家就不能强大”。他还道:
“只有各自的奋争合乎于礼,天下才不会产生动乱,当今天下的动乱之源,并不是有所争,而在于争的人人心变恶,缺少礼乐的教诲。(译文)”
见老子脸上没有表情,孔子继续补充道:
“人不可能没有私欲,寡欲也难以做到,唯一能做的就是克制私欲,使言行合乎于礼。周礼,最适合当今天下。我并不认为小国寡民才美好,我向往的社会是既太平又昌盛,而非清静无为。(译文)”
孔子
老子听了沉默不语,两人的谈话也就此结束。
这便是孔子第一次问道老子,可以说,从他们第一次对话时,两人的基本理念就已经被确定了:孔子主张有为,老子主张无为。
一个人的理念,决定了太多。理念不同,注定孔子和老子将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俩,一个是山鸟,一个是鱼,并不同路。
然而,并不同路的孔子和老子,却也不可避免地有了第二、第三次交集。
孔子与老子第二次见面是在孔子34岁这年,这年,老子已经54岁了。
此时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年岁,已经直逼自己当年第一次见老子的年纪了。17年过去,孔子已经成为了博学之人,因已到中年,他尝到了人世间的各种酸甜苦辣。
经历最能让人成长,此时的孔子已经没了当年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