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洛阳行(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洛阳自古便被我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遂成洛阳大邑,汉魏以后,相继为都,洛阳逐渐成为天下名城,‘四方入贡,道里均’,在千年历史烟云中可谓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我华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便出自洛阳。纵观千年历史,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此谓之曰,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1733年5月21日,清晨时分,晋王孙佑钰等一行人在河南府知府王乃徵的陪同下,来到洛阳白马寺,登上了高耸的齐云塔,一览洛阳全城景象。
此时,众人已经登上塔的最顶层,供人站立的空间愈发狭小,王乃徵只能小心翼翼地跟在晋王身后,一边注意着脚下,避免踩空掉了下去,一边紧张地看着晋王,为他简要介绍洛阳的情况。
“洛阳城的人口户籍有多少?还有,整个河南府的粮食可堪供应几多人口?”孙佑钰问道。
“回殿下,洛阳城在册人口共有三万二千户,丁口约十四万五千余。”王乃徵立即回道:“我河南府辖十一县又一州,全府人口约三十一万户,丁口一百三十六万余,耕地田亩数为七百八十万亩,粮食作物以麦、豆、谷子、高粱、玉米、甘薯为主。上田亩产两石,下田亩产不及一石,少的只有三四斗,全府粮食产量,以去岁而计,共一千一百三十万石,除去百姓自留足用,再减去饲料、酿酒、制酱等附属农产品外,向朝廷解送粮食一百一十万石。”
“大学士,一百万石粮食可供多少人食用一年?”孙佑钰转头看向内阁参政、文华殿大学生俞文恪。
“回殿下,以每人一年消耗口粮四百斤来计,一百万石足可供应三十万人食用。”俞文恪躬身回道。
“仅供三十万人,还是太少了。”孙佑钰摇摇头说道:“若是遇到灾荒年景,怕是还要从外面调粮。呵呵,隋唐时期,洛阳城可是有百万以上的人口。”
“无妨的。”俞文恪笑着说道:“昔年,隋唐时期大挖运河,以天下养之,方能足供百万洛阳军民。而今,我大秦正在大兴铁路,以洛阳为基,可以西连关中,东结两淮,北通河北,南下荆湖,亦可将四方物资快速运至此间。两相对比,铁路可比运河舟船迅捷多了。”
“另外,洛阳形胜,地缘颇佳,为千年古都,也为世人所认同的。洛阳城,北有邙山,东有嵩山,西有崤山,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等山脉,北临黄河天险,伊水、洛水穿境而过。处在群山环绕中的洛阳地理位置更显优越,古人称其“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为天下少有形胜之地。”
“殿下,洛阳坐落在中原腹地,自古就有“五水绕洛城”的美誉,黄河、伊河、洛河、瀍河、涧河环绕其间,宛如一位地位尊贵的中原王,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秦岭的西侧、虎牢关的东面,再加上黄河的北岸和伊阙的南门,四面环山,水路交错,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块宝地。”王乃徵也适时说道:“曾有无数人言及,洛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关中平原的西安很像,亦为四塞之地,号称“小关中”,北有孟津关,东有成皋关,南有伊阙关,西有函谷关,易守难攻。故而夏、商、(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以及五代之梁、唐、晋共十三朝曾先后建都洛阳。”
孙佑钰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虽然,还未看过西安和北京,但他内心深处却对洛阳为都已经颇为属意了。
中原腹地,天下之中,齐国再怎么厉害,也不至于从海边一口气打到这里吧?
哎呀,呸呸呸,我怎生会有这般丧气的念头?
游览了白马寺,孙佑钰一行人便乘坐几辆马车返回驿馆休息。
五月的天,气温升得很快,还未到正午,火辣辣的太阳便开始炙烤着大地,晒得人难以忍受。而这个时期,不仅整个洛阳城是光秃秃的,就连周边的几座山,树木也少得可怜,就没几个能乘凉避暑的地方。
历经数百上千年,粗大的巨树早已被宫室营建和诸多其他大型建筑消耗一空,而不成材的灌木则成了百姓的碳薪之材,投入炉火中,用于生火做饭。
其实,不止洛阳城,在秦国境内许多城市,周边的丛林灌木均被砍伐一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一片,强风一起,漫天泥土黄沙。
尽管,受齐国的影响,秦国工业逐渐起步,煤炭也开始大行天下,但普通小民维持每日温饱,尚且艰难,如何会有余钱去买薪碳来烧火做饭?
“河上在建桥吗?”马车经过洛水时,孙佑钰注意到河面上搭起了几座高高的塔吊,许多工人、民夫赤果着上身,冒着酷热,正在河水两岸忙忙碌碌地搬运各种建材。
“回殿下,那是正在兴建的洛水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王乃徵连忙应道:“凤(凤翔府)洛(洛阳)铁路自开通后,因支应西北开发和西域战事,人员物资往来运输无数,已不堪重负,特意规划新建一条复线。而这座正在兴建的洛水大桥便是连同东西交通的关键所在,会于今年底完成水上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