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司马懿的感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威王曾派人去请庄子,要任命他为楚国宰相,庄子却宁死不从。
司马懿这才意识到自己离世外高人还是差得太远,光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根本做不到。
于是,他便对世外这条路死心了,把心思全用在了仕途之上。
转眼数年过去,司马懿在曹操麾下却始终都是默默无闻、寂寂无名。
荀彧的死,对司马懿的触动很大,也让他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作为一支军队,需要武将,也需要谋士。
武将是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看着十分危险。
而谋士则是运筹帷幄、好整以暇,看着十分安全。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武将有武将的凶险,谋士也有谋士的艰辛。
荀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么多年来,曹操未曾杀过一个武将。
即便是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也没对任何武将有所体罚。
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曹操对武将一向都很好,即便是打了败仗,他也不会大开杀戒。
但谋士却截然不同,可以说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
献错了计、站错了队、说错了话、看错了人,都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作为一名谋士,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揣摩主子的心思、博得主子的欢心。
荀彧虽然是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因为后来不懂曹操心思、不受曹操待见,而离奇地死于非命。
也许曹操并不是真的想杀荀彧,但曹操和荀彧积怨颇深,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就算曹操不想杀荀彧,荀彧跟曹操关系不好,他自己平时也是十分郁闷。
由此可见,作为谋士来讲,献不献计并不重要,计谋好不好也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以及曲意逢迎、投其所好。
此番曹操突然提出退兵,司马懿也感到十分费解。
曹操退兵的理由是,他的战略目的达到了,成功离间了刘备和孙权的关系。
但在司马懿看来,如果真是想挑拨离间,根本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
曹操亲自出马,又带来了四十万大军,这么做不但劳民伤财、大费周章,而且还毫无意义。
你完全可以随便找个在濡须口附近驻守的将军,带个十万八万的兵马,就足以达到离间的效果。
因为孙权也只有七万兵马,刘备那边更是少得可怜。
曹操还说什么不打算再去攻打别人,别人来攻打他的话,他也完全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