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成与不成,随缘(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盛明白李承平话中意思,确实,一个四品大员门生故吏众多。
廪生作保而已,寻到李承平头上,反正就是很怪。
拉过李承平坐下,杨盛指了指杨端。
杨端一声不吭,闷闷地靠在椅背上发呆,仿佛对二人交谈提不起兴趣。
磨蹭着拇指上的扳指,杨盛开口道:“幼子无心举业,倾心于商贾之道。”
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杨盛无奈道:“奈何,市舶提举司最低都只要监生出身。”
果然,学历是敲门砖,市舶提举司是个肥差,关系到位还不行,还需要符合标准。
不像王朝末期,买官卖官明码标价。
如今大乾的现状,想要捐个例监,有钱还不行,最低要有个童生身份,才能入国子监镀金,不然容易惹人非议。
张口就是市舶提举司,家庭条件决定了个人发展的起点,别人说不定还在干着跑商的活,杨端就已经参与了国家贸易。
找到李承平的目的算是了解清楚,无非是为杨端作保,让陆知府斟酌着来,最好让杨端不必再来一次童生试。
李承平不失微笑的礼貌道:“学生身份低微,恐难帮大人什么。”
杨盛一听这话就急了,谁不知道你李承平颇受陆知府赏识,由你作保,再加上呈递上去的名录,事情大概率就稳了。
所谓名录,便是通过贿赂地方主官考过童生试的方式。
名录与贪污挂钩,朝廷知道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历朝历代都有这些问题,买卖名额是官员牟取私利的手段。
同时,算是朝廷默认的一种补贴官员的一种方式,依照皇帝态度而论,反正永兴帝是默许的。
原因很简单,朝廷俸禄实在是太低了,各地官员不得不巧立名目的收受贿赂。
李承平虽然不耻,但其是客观存在的。
历数华夏古今,怕是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对此问题是持零容忍的态度。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只要不太离谱,这种方式朝廷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只限于童生试。
县、府试都是地方官自主命题,除非是不想在本地有所作为,否则官员是不会在这方面得罪死当地大族。
院试往上的大考就不会如此,各省学政基本都是由皇帝钦派的翰林院官员。
杜绝不太可能,但至少可以防止大范围舞弊事件的发生。
全靠本心,底线在哪里只有当官后,事情发生在身上才知道如何面对。
李承平不过是杨盛为儿子加的一道保障,据他所知,今年县试陆知府只愿意漏出五个名额。
西安府作为西北第一城,府城学子多的吓人,县试在榜名额同样不少,是下辖各县的两倍之多。
相较于更多的学子基数,两倍的名额都显得少,这也是李承平得中小三元引起府城士子不满的原因。
府城士子这么高的含金量,竟然被一个兴平县的小子给抢了风头,不仅府城士子没想到,恐怕整个西安府的士子都是懵的。
名额不少,陆知府只漏出这么几个来,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好官。
李承平与陆知府常有书信往来,院试后,还多次到访拜见过,所以对陆知府的性子有一定的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