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过年,永兴三十五年(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余氏收东西收的手软,但李承平却并不担心奶奶会失了分寸。
俭省的习惯是余氏多年保持的结果,这种习惯只针对家中的大小人,在外人面前,余氏是十分豪爽的。
她从不欠人情,乡亲们的礼物撵在年关不好不收。
等年一过,她就会在各家孩子生辰或是在过节时,送些礼物给还回去。
礼尚往来是华夏的传统美德,这项德行在李家是从始至终的贯穿了下来。
初一后,永兴三十五年就算正式开始了。
柳安待到初五就回了西安,那里还有许多亲戚,再不回去就不像样子了。
黄立也是一样,乡亲们待他很好,回府学前看看是应该的。
走时,两人大包小包的装了满满一兜子,李承平嘴角抽动。
拦着奶奶会说,都是同窗怎能如此小气,不拦吧!黄立都快提不动了。柳安还好,柳叔他们是一块来的,有人分担。
李承平直到最后也没出言制止,热情好客总归不是错,只能苦一苦黄立。
过年走动的人愈发的多,李承平只好躲到村学里温书学习。
为了防止村里小孩进他那小窄屋把书本扯坏,他特意找王勤弄了把锁。
王勤现在是在兴平当学徒,李久昌则早就不在酒楼干了,而是跟在陈运跟前忙活。
药材转运可没有过年一说,这是无时无刻都需要的救命物件。
有一说一过年前后,那些关卡收受钱财的,在这个时候是真的敢开口,一到过年就涨钱,足足涨了三成。
不过那是陈运和郑兴澄的事情,李承平啥事不干,空手拿了几年银子后,就退场,不再掺合。
这种事得及时抽身,不然钱拿多了,所有分成的人都不会舒服。
作为李承平堂哥,李久昌去跟着赚钱,别人也不会为难。
考中秀才后,这身份待遇立马就不一样了,现在村里那个长辈见着李承平不喊一句秀才公。
嘴上谦虚着,李承平心里却美美哒。
开心归开心,每天的课业那是雷打不动的要完成,当天的策论是在陈夫子的监督下完成的。
每次一作完策论,李承平就会沉下心来研究师父送他的经文注解,多次之后觉得收获颇深。
由陈夫子看过后,加以修改,自觉进步了许多。
本经是科考需要,李承平早在书院时就已选定,是《诗经》。
看史书,读人物小传,这些是时文作答引经据典的最好出处,日复一日的苦读,让李承平的生活很是饱满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