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连中六元,金殿钦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眼睛一斜发现百官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果然干任何事都怕习惯,牛马一旦习惯这样的生活算是到头了。

按理来说汪阁老是会试主考官,更是内阁辅臣,他来传胪并无不可,但他此时不仅躲得远远的,恨不得将脑袋埋在张阁老身后。

汪阁老如此自是有自己的一番考量,殿试是由皇帝作为主考官,传胪大典是永兴帝的主场。

而且既已成了三百多贡士的座师,实惠已经到手何苦要出这个风头。

张阁老含笑看着,他已经在盘算琼林宴该如何收拢这些新科进士,不算计不行。

进士及第是清流,浮在上面直向前,秀才举人则变成了浊流,沉淀在下面,永远不超升。

鼎甲出身,早已成一种流品观念了,科考场上不一定有阶级区分,因为一旦有了功名自动被归为地主统治阶级,虽不谈阶级,却定然有流品之分。

朝廷晋升通道看起来公平透明,其实不然,科考分成两层,下层是秀才、举人,没法当大官。

上层是进士和翰林,也没有做小官的。

哪怕运气不佳甲第不好,但因缘际会因馆选得入翰林成为庶吉士,难保不会有一番天地。

就像陕西崔提学,馆选获进翰林院,出来后辗转做了数省学政,一有机会得以入京,多半就能预定下一个侍郎的位置,一下子就做了大官。

从太祖朝再开科举算起,到永兴一朝共录取进士两千三百余人。

其中南方籍贯一千九百余人,北方仅四百余人,其中京畿一地就要占去大半,可见北方士子的学识确实不能和南方士子比较。

眼下大乾倒是没有科考分卷,但政治向北方倾斜的态势不可谓不少。

其中由皇帝主导,毕竟没有那个皇帝想要半个天下。

这两千进士去除致仕、病故、一贬再贬的,在朝官员能有个千把人就不错了。

这千把人洒到天下数万官吏中就微不足道,可见进士出身的珍稀程度都晋升的优先性。

正是因为这些进士是未来朝廷的栋梁,三位阁老才会想要往自己身边扒拉,毕竟谁不顾念子孙,谁不恋栈权势。

门生故吏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明朝的徐阶若非张居正护着,怕是早被高拱这个政敌给清算,不说万亩兼并良田吐出,最起码要被海瑞扒下遮羞布。

朝廷缺少能人干吏的情况自然会随着国力和时间推移不断变好,但这与张阁老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