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梨园笙歌起画堂(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载坖这边正在准备进宫的各项事宜的时候,汪道昆再次登门,朱载坖赶紧请他进来,朱载坖问道:“伯玉兄今日怎么有空来了。”

汪道昆笑着说道:“殿下要的昆山腔班子,在下寻到了!”

朱载坖一惊,汪道昆好本事啊,莫不是使用了钞能力,朱载坖问道:“伯玉兄何处寻来的昆山腔班子。”

汪道昆笑着说道:“殿下,魏良辅不是放了山东左布政吗,如今做了藩台,变不想回京了,派一家人变卖京中产业,下官得知他家中有一昆山腔家班,便将殿下写的一折给他看了,言明想买他的家班。魏良辅答应了,三百金将家班卖予下官,算是半卖半送。”

朱载坖有点无奈,宫里一位贵妃一位皇贵妃,给自己不过送了七八百两的银钱绢帛,汪道昆买个家班就要三百两,还是半卖半送。

不过汪道昆来了,朱载坖正好可以和他商讨一下进宫演戏的事情。

朱载坖将汪道昆请进来,说了此事,汪道昆倒是很积极,他精通音律,熟知各种掌故,对现在的戏曲很了解,就向朱载坖介绍了一下相关的情况。

朱元璋定鼎南京后,除了朝廷宴会及祭祀所用的礼乐外,本来没有什么杂剧,用朱元璋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平曰无优伶亵近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他对这些东西没什么兴趣。

但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就召见昆山长寿老人周寿谊,并谈及昆山腔问题。据实录记载,周寿谊,昆山人,年百岁,其子亦挤八十,同 赴苏庠乡饮。徒步而往,往返便捷,其精力强健如此。

后太祖闻其高寿,特召至京,拜阶下,状甚矍铄。问今岁年若干,对日:“一百七岁。”又问:“平时有 何修养,而能致此?”

对曰:“清心寡欲。”上善其对,笑曰:“闻昆山腔甚佳, 尔亦能唱否?”

对曰:“不能,但善吴歌。”命之歌。歌曰:‘“子弯弯照几州,几 人欢乐几人愁。几人夫妇同罗帐,几人飘散在他州。”上抚掌曰:“是个村老儿。 命赏酒饭,罢归。”

这是昆山腔第一次出现在大明宫廷记录中。

汪道昆还提及了皇明祖训中关于戏曲的禁令,汪道昆说道:”殿下,太祖曾有禁令,诏礼部申禁教坊司及天下乐人,毋得以古先圣帝、明王、忠臣、义士为优戏,违者罪之。先是,胡元之俗,往往以先圣贤衣冠为伶人笑侮之饰,以侑燕乐,甚为渎慢,故命禁之。现在虽然民间对此已经不再忌讳了,但是宫廷之中,殿下还是要忌讳的。“

朱载坖点点头,汪道昆说得很对,这年头虽然没几个人把皇明祖训当回事,但是自己作为皇子,一旦被人拿住这样的把柄,那就是很麻烦的事情。

汪道昆继续介绍第一部进入宫廷演出的南戏,乃是高明的琵琶记,高皇笑曰:“五经》《四书》, 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既而曰: “惜哉,以宫锦而制鞋也!”由是日令优人进演。

《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即《赵贞女蔡二郎》),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据记载,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立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

《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但改变了原故事中蔡伯喈背亲弃妇的形象。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

从琵琶记开始,南戏和昆山腔开始走入宫廷。

洪武年间,苏复之作传奇《金印记》,曾在大明宫廷演出,并收录在万历初 教坊司程万里编纂的曲选《大明春》中。《金印记》演苏秦故事,讲的是苏秦由一个破落书生,变成佩六国相印的故事。

成祖永乐年间,周王朱有徵撰成《张天师明断辰钩月》杂剧,又写了《甄月娥春风庆朔堂》、《惠禅师三度小桃红》、《神后山秋称得验虞》等杂剧,将北曲发扬光大。同时,辽王朱权也是宗室内极善音律杂剧的,着《冲漠子独步大罗天》等杂剧。

明代初年的宫廷戏曲,主要来自于南戏的进贡和朱有徵、朱权两位宗室戏剧家的创作,太祖好南曲,故而昆山腔在宫中流传,成祖好北曲,多多用中州韵,成为大明宫廷戏曲的规范。

明宣宗喜好戏曲,搞出了许多趣事轶闻,户部尚书黄福,持正不阿,宣宗命观戏,曰:“臣性不好戏。”命围棋,曰: “臣不会着棋。”问何以不会,曰:“臣幼时父师严,只教读书,不学无益之事, 所以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