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道家(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家是阐述“大宇宙”与“小宇宙”之间的关系(“小宇宙”的演化过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精华是形而上学的辩证法,核心是“无为”;道教是神仙(神话)体系的组成部分,使得封建性质的迷信色彩浓厚,来源于自然的神灵加上神秘的巫术,与鬼神系统或方仙道逐渐合流,又融入地方的保护神。道家的积极意义在于遵循自然规律(绝对精神上的自由)的通行法则,“和为贵”的思想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小国寡民”是针对春秋时期的国内问题的政治主张的反映;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术的手段而“入世”,使得出现祸国殃民的君主或权臣是要承担“责任”,也开启了最早的笔祸之乱(焚书坑儒),因果报应论具有积极影响。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这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
鹖冠子也在教育庞煖之时,将一位道家学者的基本修行方向罗列了出来,他称之为九道,分别是“「一曰道德,二曰阴阳,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艺,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处兵。」”缺一不可,只能多不可以少,能成为道家的人必须是全面的人才。道家出自史官,在古代,史官的职责主要为观察星象、制定历法、管理王室典籍和收藏档案,掌管着华夏部落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所有官方所拥有的珍贵典籍,故其为通晓当时一切知识部门的伟大学者。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黄老”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尊崇。但时过境迁,儒学独尊后,道家沦为在野之学。道家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庄子》的政治异端思想抬头,并和《老子》的自然观宇宙论结合,形成“老庄”思想。从此,以老庄为主流思想的道家以异端的姿态,从天道观、人生观和政治论诸方面向经学提出挑战,并给东汉一代的政治和魏晋的思想界以深刻的影响。
黄老派主张身国同治,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形成一种“大音希声”般的“仁”,故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无所不为。主张“不贵治人贵治己”,因俗简礼,与时迁变,除衍存简,休养生息,成了历次大乱后政府的治世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
杨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道家弟子张道陵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结合黄老方术,成立了道教组织。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道”和“德”“太上老子”作为最高的信仰,在古代由于道家强大的影响力如果不分开道家与道教,佛教无法撼动道教,所以佛教徒释道安等等极力分开道家与道教的混用。
新道家,主要指的是当代新道家,它是董光壁先生在《当代新道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在他的文章中,新道家指的是那些受道家思想启发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凡是认同道,继承道家传统,在新条件下建立新体系并使之得到运用的人,都可称为新道家。还有民间人士认为,凡是愿意按自己的天性生活,也不反对别人按自己的天性生活的现代人,都是新道家。
道家认为只有老百姓认可的平等才幸福,人们想要没有徭役租赋负担,“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利之争”的社会(以上引文均见《诘鲍篇》)。道家破除了古代人民幸福是君吏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他的无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独树一帜,对于后世的反君主专制主义思潮有重要影响。
儒家认为平等是来自于人性,人性是善良的那么人类社会也应该是善良的,既被证成的平等;而道家认为过去平等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成果,那么在现有的平等认知基础上现在以及未来社会应该发展的更好才是,但是儒家礼教阶层阻碍了人类发展并成为窃国诸侯剥削百姓的大旗,所以要非仁绝礼消解各种意识形态,得到一个人类都满意的社会,既被承认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