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五章 朱雄英的小心思(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镇国公府。
府中一扫过去的沉闷,变得热闹活泼起来,即便是下人也透着欢声笑语。
镇国公打了大胜仗,不仅俘虏了元大汗,还将失落的传国玺给找了回来,这是何等的扬眉吐气。
谁再敢冲着镇国公府指指点点,在那阴阳镇国公要害大明丢了半壁江山,就打断他的腿……
当然,这话不是顾家人说的,而是朱?站在镇国公府大门外说的。
朱?给顾老夫人还礼,寒暄几句之后,便取出了一封家书,递了过去:“先生在前线要处理的军务很繁重,没......
赵文远一路北行,翻山越岭,穿州过府,所到之处,皆是贫苦百姓。他沿途察访寒门子弟,或亲自登门劝学,或遣人送书信,邀其入书院。每至一地,皆有百姓闻风而来,携子带女,跪地叩首,感激涕零。赵文远皆温言相劝,亲自扶起,言书院非为富贵子弟设,乃为寒门子弟争一席之地。
行至河北境内,赵文远听闻有一少年名唤李怀,年仅十四,自幼聪慧,然家境极贫,母病卧床,父早亡,仅靠邻里接济度日。赵文远当即命人带路,前往李怀家中。
李怀家在一处偏僻山村,屋舍简陋,墙垣斑驳。赵文远入内,见一少年正在灶前煮药,神情专注,动作利落。少年见赵文远一行人,略显惊讶,却未显怯意。
赵文远上前问道:“你可是李怀?”
少年点头,道:“正是学生。不知诸位大人所来何事?”
赵文远微笑道:“我乃寒门书院赵文远,特来寻你。”
李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低头道:“学生家境贫寒,无力求学,恐难应先生厚望。”
赵文远道:“书院已设寒门子弟入学之策,凡有志之士,皆可入书院,无需束?。”
李怀听后,眼中光芒一闪,随即又黯淡下来,低声道:“学生虽有求学之心,然家中尚有病母,无人照料,恐难远行。”
赵文远闻言,沉吟片刻,道:“书院可安排你母入书院旁之医馆疗养,由书院供养,你可安心求学。”
李怀听后,眼中顿时湿润,跪地叩首道:“学生愿入书院,定不负先生厚望。”
赵文远扶起他,道:“书院之志,便是为天下寒门子弟争一席之地。你既愿求学,书院必竭尽所能助你成才。”
随后,赵文远命人安排李怀母子前往书院,并亲自护送至书院门口,方才离去。
赵文远继续北行,所至之处,皆有寒门子弟闻风而来,纷纷报名入书院。赵文远皆亲自接见,或与之谈心,或亲自测试其才学,择优而录。书院之名,自此传遍天下,寒门子弟皆以能入书院为荣。
数月之后,赵文远完成招揽之事,返回书院。书院之中,学子济济,皆奋发图强,书院之志,已真正落地生根。
赵文远步入讲堂,见林文昭正为新生讲授书院之志,不禁驻足聆听。
“书院之志,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天下寒门子弟争一席之地。”林文昭声音洪亮,目光坚定,“你们之中,或许有人出身贫寒,或许有人曾受尽欺凌,但自今日起,书院便是你们的家,书院之志,便是你们的志向。”
新生们听得热血沸腾,齐声高呼:“书院之志,不负寒门!”
赵文远听后,心中亦生出一股豪情。他知道,书院之志,已真正落地生根,书院之中,已不再是少数人之志,而是天下寒门子弟共同之志。
夜色深沉,山风拂面,书声琅琅,书院之中,寒门子弟仍奋发图强。书院之志,如星火燎原,照亮天下。
赵文远回到书房,取出一封密信,正是巡按御史从京城传来。信中提及,江南旧族已被朝廷彻查,沈仲文等人已被押解入京,等待朝廷审判。而书院所奏之证据,亦已呈于御前,朝廷已下令彻查江南旧族贪腐之事,江南百姓亦已安全抵达京城,作证书院所奏属实。
赵文远看完信,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书院之志,已真正得到朝廷认可,书院之火,已不可熄灭。
翌日,朱承志召集书院众人,宣布江南旧族已被朝廷彻查,书院之志,终得朝廷认可。众人闻言,皆欢呼雀跃,书院之中,一片欢腾。
林文昭却神色凝重,对赵文远道:“书院之志虽已得朝廷认可,然若无更多寒门子弟奋起,终将难以长久。”
赵文远点头道:“学生亦有此意。书院之中,若能广纳寒门子弟,使其受教,书院之志,方能真正立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