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贩卖私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蔺几道安排蔺优跟着顾正臣,名义上是帮忙,并负责带带路,实际上就是怕顾正臣跑了。

走出蔺家。

朱棡、邓愈等人便迎了过来。

顾正臣微微点头,准备就绪之后,便上了马车,朱棡、邓愈跟着上了马车,申屠敏盯着蔺家的人,不让其靠近马车。

朱棡言道:“我们派人调查了高家港,这里有在册灶户八百,但不在册的,至少也有三百户,这些人丁多数是蔺家从外地利诱迁移过来的流民,原本是想过好日子,不成想困在了这里走不脱。”

“只是不知蔺几道用了什么法子,与盐场的官员勾结,让这些灶户在盐场制盐,而这些人制的盐却不计在盐场所得之内。每年都有大量的盐被腾转出去,数量绝不是鲍鱼能消化得了。”

顾正臣看向邓愈:“卫国公的看法是?”

邓愈严肃地说:“贩卖私盐!”

朱棡跟着补充了句:“只不过贩卖私盐依旧无法出手所有私盐,这才有了鲍鱼之事,以增销路。”

顾正臣陷入思索之中。

山东盐场虽然比不上两淮、两浙的盐场,可每年产量也不低,至少有八万大引,一大引便是四百斤盐,足见其产盐相当丰厚。毕竟当年齐国就靠着这玩意富国强兵,风光一时无两。

贩卖私盐,这玩意赚钱快。

张士诚如何起家的,为啥那么多百姓拥护张士诚,归根到底,不是张士诚有啥个人魅力,而是这家伙贩卖私盐有的是钱,不在乎百姓那点税,可老百姓在乎啊,所以支持张士诚,就因为这一回事,苏州府、松江府等地,那税至今比其他府高许多。

百姓缺不了盐,如果说后世一个人一年要吃四斤盐,那明代的百姓,那一年要吃十斤,甚至更多。

不是大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