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廷议与宫迁复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半个月前的某天。

太极宫,两仪殿。

虽说不是大朝会,但群臣汇聚一堂,气氛却异常庄重。

金色的阳光透过精致的雕花窗棂,洒在殿内,映照出斑驳的光影。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群臣。

一道高挑的身影,正站在大殿中央侃侃而谈。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往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公谨。

在见到柴绍前往一趟朔方,就由左武卫,升为右武卫大将军后。

再加上听说,被突厥来使拐走的蜀王李恪,一个还没他肩膀高的孩子,也在幽州跟突厥人打的有来有往。

原本被杜如晦、房玄龄以休养生息打消的北伐念头,再次在张公谨的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又在向老板李世民,推销现在可以攻打突厥的六条理由。

什么突厥国内政局混乱,薛延陀等部叛离,连突利那老小子都打算投奔你了。

他们还遭了灾,粮食少。

一顿操作下来,就连一旁看戏的程咬金都觉得他厉害。

一次说这么多话,竟然一点都不结巴,简直比唱戏的还流利。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张公谨的陈述,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清楚的明白突厥的威胁,也明白现在正是突厥最为虚弱的时候。

不能让他缓过劲来,不然到时候对付他,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但作为一位明智的君主,他需要权衡利弊,做出最符合大唐利益的决策。

听完张公谨的建议之后,群臣们肃立两旁,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窃窃私语,场面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对于突厥遭了雪灾、内部政局混乱等情况,就连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都不会否认,也不可能否认。

不然,他们也不会建议李世民又是拉拢北方草原诸部,又是分离突利与颉利的关系。

还以增援兵马、资源等方式,扶持薛延陀部壮大,制衡东突厥。

只是,你说的轻松,是不是也忘记了,自家其实也遭了灾的,先是大旱灾,随后又是蝗灾。

虽然说在某位皇子的大力支持下,侥幸未伤元气的渡过了。

但这并不代表大唐的国力,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随意发动战争的程度。

像收复朔方那样的只是局部战争,花费也相对较少。

但是,若是对付控弦近二十万的突厥,还要一战而定的话。

那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必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唐的国库经历了连番的灾害,虽说国库不减反增,有所充盈。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突厥底蕴依在,控弦之士近二十万,想要一战而定,绝非易事。

这不仅需要庞大的军队,还需要充足的粮草和精良的武器装备。

大唐的国力虽然正在恢复,但还未到可以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地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沉思着张公谨的建议。

下不了决心的他,便将视线投向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人。

这三人中,杜如晦和房玄龄行使宰职之权。一位除了是国之重臣外,更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对于是否应该出兵突厥,他们的意见至关重要。

一行三人看到李世民投来的视线,三人短暂的对视了一眼,内心只有同一个想法,不好弄。

过了好一会,三人都没有想好说辞。

眼看李世民的眼神逐渐变得不耐烦,杜如晦左宰相,上前一步,刚想开口。

就在这时,从外面小步跑来一个小黄门,朝着李世民禀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