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不好拿捏(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哎,梁老,这可当不得,我也就顺口一说,有些内容不一定记得那么准确,不一定对。如果您老发现哪儿有错,尽可批评指正。”胡岭南哪敢托大,连忙谦虚地回着话。
“好吧,这样我们又可以从诗歌派别维度来遴选唐诗。有了时间维度加之派别维度,我们遴选唐诗的进度会增加很多。我建议,散会以后我们每个人就从这两个维度上去遴选自己认为可以入选的唐诗和唐散文,散文暂定为6篇,诗歌暂定为74首,两个星期以后我们再碰
头,怎么样?”
“好,就按梁老的意思办。” 胡岭南和张家言齐声回答道。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商讨,唐诗遴选小组终于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就是他们三人忙碌的日子。
常规制度制定小组商讨了工作流程:第一、先学习、熟悉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法令;第二、查找、汇总蓉城市知名学校的常规制度;第三、学习、认识曾董事长的办校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核心思想;第四、开始制定常规制度,拿出一稿;第五,明年3、4月份进行二稿审核,5月底审核三稿,6月定稿。
从量的角度看,常规制度制定小组的工作量确要多很多。陈校的话是要求制定的制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难道遴选唐诗及唐散文的经典性就不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了吗?更需要!
因为这东西一旦成形后就会展露在众人眼前,真正成为每一所新学校引以为傲的校园文化。每一首被遴选出来的唐诗都将成为长江学校的底蕴和品味,都将成为长江学校的胸襟和眼光。假如大家都认为某一首唐诗当不得经典,那不是妥妥的打脸吗?
而且还是打曾董事长的脸,这种事肯定不允许发生。因此,不能够说遴选唐诗小组就没有多少压力,它们的工作同样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12月2日,遴选唐诗小组结束了各自的遴选工作,进入具体商讨阶段。
梁老这半个月没有去新学校的施工工地检查,除了胡岭南外,另外两个徒弟就代替师父分别往两个施工工地跑。梁老呆在长江投资集团大厦做功课,昏天黑地的遴选唐诗。
一会儿觉得这首唐诗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因该选,一会儿又觉得那首是家喻户晓的,不该缺,没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找了两百多首唐诗,而且是自认为非选不可的唐诗。到了要剔除多余唐诗的时候,梁老真的犯了难。他遴选的这些唐诗首首都是佳作啊,要被自己亲自剔除掉,可真是要了命啦。
客观的说,遴选经典唐诗这种事换了任何人来做都是非常为难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唐诗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巅峰,光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536人,留存的唐诗大约有首。就算每个诗人只取一生当中最经典的一首诗,那也有2536首,就算从这2536首中遴选最最出众的80首,那也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
而事实是每个诗人的代表作品根本就不止一首。就拿“诗仙”李白来说吧,据统计,现存诗歌有1166首。国人对李白的诗歌的喜爱可以说是不加选择的,他的脍炙人口的诗歌随随便便就可以诵读十来首。
如果只从李白众多的诗歌里遴选80首尚且困难,何况在整个唐诗里面遴选80首呢,那是难上加难。所谓“唐诗三百首”只是文学编辑从浩瀚无垠的唐诗中摘选出来的几首大众朗朗上口的诗作而已。
这件事整整困扰梁老两天,这两天他别的事儿一件未做,就在想这件事儿,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把真正代表唐诗精髓的佳篇给遴选出来呢?先前拟定的时间维度、诗派维度似乎不是很管用了。
可是抛开这两种维度来遴选,还有更好的方式吗?用国人熟悉的程度来遴选吗?好像也不对,有的唐诗不被国人熟知只是流传不广的原因,并非诗意不佳,并非遣词造句不好……梁老一时间觉得自己又回到起点,他忙碌了一个星期竟一事无成。
他觉得要把工作停一停,要让自己静一静。以前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梁老也是这样做,先让自己冷静一段时间,在冷静中捋顺设计思路以及解决所遇困难的思路。
梁老是研究唐朝建筑的专家不假,让他主持一个仿唐建筑设计,辨别一个建筑是否是唐朝建筑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可让他干一个遴选唐诗的活儿就有些牵强了。
尽管都带有“唐朝”这两字,但是这的的确确是跨界的活儿,非本专业。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脱离了本专业去搞事情,你就不能够充老大,否则闹出来的笑话可能比天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