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文轻武的歪风(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结果大宋沦落至变成了南宋,从秦桧至史迩远至贾似道,便没有一个宰相不贪污好财货美色的了。

刚开始可能他们心里想:“咱这是叫自污,免得皇上以为咱要挟万民拥戴之势,逼无能犯错的皇帝退位。”

后来发现皇帝不怪罪反而放心了。于是愈贪愈多变惯例了。

读书人还鄙视武人。

这股重文轻武的歪风由北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鼓吹至极点。

这位后世网上外号“高梁河战神”的大宋第二任皇帝,上位时已有“烛影斧声”污名,被人怀疑他弑兄夺位。他可能深恐文人后世对他口诛笔伐,又在北伐辽国时大败于高梁河,毫无武功之下,竟然转向搞文治,极力拉拢巴结文人。

宋太宗更强调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真男儿。

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

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

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

考上了,基本上便当官员了。

当官了,美女有了,财富来了,权力也来了。

有了权力,更多的财富和美女……

人人都想考状元,印在世代中国人的基因里了!

国内高考有状元。香江会考也有状元。

自此,激烈内卷的考试制度,令中国传统上的文武双全士人武功全失,从古代能文能武的士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所谓读书人。

以这种读书人去统御大军与崇尚勇武的胡人作战,焉能不败?!

但大宋皇帝的位子却坐稳当了。

这些读书人除了脑袋聪明一点,会投明主,懂“水太凉”,真的是百无一用。

他们只要知道忠君,所有权力和能力来自皇帝,没有皇帝给他们的权力,要他们闹什么革命谋朝篡位,基本上毫无可能。

如此搞法,这个大宋不亡于外族还有天理吗?!

金人大举南迁汉化,大金国的皇帝也看上了这种方便他家搞家天下的考试制度,把原本勇武的金人也卷成了弱鸡,于是打不过北方原来比他们弱的蒙古人了。

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宋代的规制,据《清史稿·礼志》记载,传胪当天,皇帝在太和殿接见新科进士,新进士们要换上公服,带上“三枝九叶顶冠”,站在朝班之末等候。